苦等A環新全幅機跟新菜頭

http://www.sonyalpharumors.com/sr5-new-full-frame-sony-cameras-coming-soon/

SR4....希望這次不要再讓支持者失望!!!

cerberus00 wrote:
http://www...(恕刪)



這兩台都是E接環的~一台好像是A9或是A7RII
另一台應該是A5
yansson wrote:
我30年前就用過Kodachrome 25...(恕刪)


看來我們的經歷差不多!

不過, 你有把正片放成大圖嗎?

cchangg wrote:
我讀完全文後的結論就是,
你高興認為數位不夠細就好,不勉強。...(恕刪)


你的結論並不完全! 我有提到目前是用中片幅數位機背.
跟勉強無關啊. SONY 的 ZEISS 定焦鏡有留著.
再說, 現在要拍底片的環境相對艱困, KODAK 也倒了.

還有, 跟高興與否無關, 這是一翻兩瞪眼的事. 不耐放大就是不耐!

我前面有提到 CANON 研發了 "非全片幅, 但有 1.2億像素"的新聞,
未來 135 機必然會有堪放大的機身出現.

數位是非用不可, 要放大可選擇數位中片幅的.
幸好, 我的哈蘇當時沒賣掉, 目前就先擋著用嘍.
就等待 SONY 真正的專業機出現.
當初選sony想說新手功能會比較多
對新手而言可能學比較快
還不懂片幅大小就買a77VQ

曾因為70-200焦段猶豫要不要跳家
最後因為美能達遺產
硬是帶了70200GII回家

苦等不到1635ZAII
想來想去 看來看去
135STF / 24F2
結果因為重量跟換鏡疑慮
看到RX100M3上面去了

買東西要有衝勁
等到心都涼了什麼也沒看到
77搭白G影人像
Rx100m3拍拍大景
雙機輕鬆不換鏡走透透算了



夠用了
念頭跑到閃燈上去了
索尼你慢慢磨吧
stephenchenwwc wrote:
你的結論並不完全! 我有提到目前是用中片幅數位機背.
跟勉強無關啊. SONY 的 ZEISS 定焦鏡有留著.
再說, 現在要拍底片的環境相對艱困, KODAK 也倒了.

還有, 跟高興與否無關, 這是一翻兩瞪眼的事. 不耐放大就是不耐!

我前面有提到 CANON 研發了 "非全片幅, 但有 1.2億像素"的新聞,
未來 135 機必然會有堪放大的機身出現.

數位是非用不可, 要放大可選擇數位中片幅的.
幸好, 我的哈蘇當時沒賣掉, 目前就先擋著用嘍.
就等待 SONY 真正的專業機出現.



我先把你想講的用簡單的數字算給你看好了。
免的搞的很抽像大家不知道你在畫什麼餅。

首先,底片放大到 30"x 20" ,就是 21 倍。
以 300 dpi 來列印,就是 54MP 的機種的原生畫素。


底片放大 21 倍能不能看, 54MP 是什麼年頭的技術,我不浪費力氣多解釋。
-= 散仙 =-
靜水 wrote:
當初選sony想說新...(恕刪)


70200G2 畫質非常好了,我也是扛到去年才入手[贊]
B25/85,ZA35/50/55,GM 2470/8570200,G1224/24105/7300

靜水 wrote:
當初選sony想說...(恕刪)


其實用到後來常用的鏡頭也就2-3支.其他幾乎都在防潮箱.哈哈

這樣其實很夠用了!
cchangg wrote:
底片放大到 30"x 20" ,就是 211 倍。

剛好路過, 插嘴一下.

是 21 倍啦.

要到 211 倍談何容易, 一般用幻燈機打到 100 吋也遠不及 100 倍.

路人甲㊣ wrote:
剛好路過, 插嘴一...(恕刪)


小數點看錯位數,感謝指正,以修改。
-= 散仙 =-
cchangg wrote:
底片放大 21 倍能不能看, 54MP 是什麼年頭的技術,我不浪費力氣多解釋。..(恕刪)


能看! 只要你用的是 professional 底片, 市面上能買到的可以到 25 度彩色,
要買特規的要訂貨.

而 54MP 是這年頭的技術, 並不代表它已經超越了底片. 最好的證明就是: 當 2400萬畫素
相機推出時, 還比不上底片的放大效果. 你應該是從未將底片放到那麼大, 還有, 很少機會
看到用底片放大張的成品吧!

至於 54MP, 我的使用經驗告訴我, 這只會是一個過渡產品. 如果廠商不用花研發經費,
製造成本也很低, 在專業機上, 就會直接推出超過 "一億"畫素的相機, 來滿足需要
放大張的專業需求. 我再提醒你一次: CANON 已經發表 1.2億畫素的感光元件,
是 CANON 失心瘋? 不計成本展現國力嗎? 賺錢是開公司的首要目標之一, 放大
圖且要求品質的市場還在, 只是目前都在數位中片幅, 如果 135 的能達到以前
的水準, 那麼, 方便的攜帶和優勢的價格還能搶回很大一部分市場. 因為,
中片幅太貴了.

我會硬著頭皮換數位, 不是圖方便性, 是 KODAK 倒了, 底片廠不再出經典片.


這篇你可以保留起來, 其它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保留. 幾年後, 來印證我說的話!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