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ako0605 wrote:如果指的是'等效'...(恕刪) 是的,那一句話就只是在臆測J大的想法而已實際上F2.8就是F2.8,並不會因為片幅的關係,讓相同光圈值下,光圈孔徑相差太多樓主對不起,樓歪了!!---編輯線--------哎呀,原來我看錯人了,實際上說M43 F2.8要x2才等於全幅F5.6是第17樓的digitalhouse大大我一直以為是J大,我錯了,胡亂臆測!!!!!!!!
Haochang_2007 wrote:入射瞳指的應該就是你...(恕刪) 計算的是鏡頭上所標示的實際焦段,不是換算焦段,比如FE55/18z的最大光圈就是30.555mm,不會因為裝在a6000上口徑就變比較大,
jill1124 wrote:計算的是鏡頭上所標...(恕刪) 您誤會我的意思了,當然不會因為相機機身產生差異,因為FE55mm是全幅鏡設計,是實際焦長,要以鏡頭設計為主來計算,要換算成全幅焦段,計算出來才會是正確的光圈孔徑如果以標示為主,您想想PenTax Q的5-15mm鏡頭,在廣角端5mm,光圈F8的時候,光圈孔徑是多少?0.06cm的開孔也太小了!!光圈葉片應該沒辦法控制得這麼精細!我看就先這樣吧? 樓歪的有點嚴重,之後就不班門弄斧了,不好意思!
我也是最近才換A6000,既然之後有打算換1670的話就把舊鏡頭留下省點錢吧,1650是很不錯的隨身鏡適合喜歡方便帶出門的使用者,1670和1650因為焦段重複所以我的1650幾乎沒帶出門,最後連同5N一起出掉了~
Haochang_2007 wrote:您誤會我的意思了,當...(恕刪) 5/8是0.625mm我沒看錯的話,這支鏡頭的最小光圈就是F8,而且是指望遠端,15/8=1.785我懷疑這支鏡頭在廣角端能不能縮光圈……sony的E環都同一規格,FE和E的差別只在於成像圈的大小而已,光圈口徑的大小不會因相機不同而改變,
jill1124 wrote:5/8是0.625mm...(恕刪)sony的E環都同一規格,FE和E的差別隻在於成像圈的大小而已,光圈口徑的大小不會因相機不同而改變 請問jill大1.FE鏡頭成像圈比較大,是否裝到APS-C上使用同焦段就相當於用FF拍完裁切?就不會有暗角、紫邊、變形等問題?並且有相同的景深效果?2.另外,假設使用SONY FE24-70在相同構圖情況下。裝在FF上使用36mm與裝在APS-C上使用24mm,其在相同構圖出來的照片上除了景深外,其畫質及效果有何差異?
wakao0526 wrote:請問jill大FE鏡...(恕刪) 對,同一支鏡頭的話,跟FF拍出來然後裁切出中央畫質比較好的部分一樣,暗角和邊緣變形或解析力崩潰的部分會裁掉,邊緣比較明顯的紫邊也會減少,畫面的景深或空間的壓縮程度都一樣,但是看起來有放大感,因為裁切後再擴張到全螢幕就好像被放大來看,有差別的是像素,比如全幅半幅兩者都是2400萬畫素,那成像在全幅再裁切的話,就沒有那麼多畫素,但半幅仍保有2400萬畫素來解析,所以半幅看起來細節比較多,但畫素單位面積太小,可能會出現許多不太正確的雜訊,影響畫質,相對的,全幅雖然畫素較少,但影像穩定顏色紮實,畫質還是會比較舒服,
wakao0526 wrote:請問jill大1.F...(恕刪) 但如果是用全幅鏡頭,全幅用36半幅用24,那兩者都會保有原機的畫素,還有本身的景深和壓縮的空間感,這個半幅就完全沒有辦法跟全幅比擬畫質了,
永澤bobodndn wrote:因為第一代的NEX...(恕刪) 建議買單機身去年11月買KIT組,拍2次就拍賣出掉了入手水貨 18-200 LE很方便, 雖然體積大了點但尚接受昨天下訂 SIGMA 30mm f1.4 DC 過幾天才能拿到未來在尋找一顆廣角鏡就夠了以下為A6000+18-200LE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