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31163 wrote:
有機會到北美高緯度...(恕刪)


其實極限電力來說sony跟其他家根本不用比
因為sony已經可以遠遠超越讓其他家看不見車尾燈
何以見得?大家還圍繞在單顆電池電力打轉的時候
都忽略了索尼早就可以用行動電源直接充電
電池放機身裡面再接上行動電源根本是台發電機好嗎
你要曝一兩天隨便 只要行動電源夠多顆
而且行動電源保暖還特別容易,根本沒有低溫放電問題

mjohns wrote:
其實極限電力來說sony...(恕刪)


樓主有講會買那些,應該有看過第#13樓的探討了
真的謝謝 AbdA大

mjohns wrote:
其實極限電力來說sony...(恕刪)
請問AbdA大

如果我選SEL2470GM當主要鏡頭
那選SEL1224G當次要鏡頭,會比SEL1635GM好用吧?
多那個4mm好像拍風景比較不會怨懟不夠大
而且不拍散景,F4也差不大
只是SEL1224G沒濾鏡,有什麼差別?

謝謝

mjohns wrote:
大家還圍繞在單顆電池電力打轉的時候...(恕刪)


電力僅僅是超低溫拍攝的障礙之一, 如果你看過打鐵匠那篇連結的文章就知道了
^^A 請多多指教~
cc31163 wrote:
請問AbdA大如果...(恕刪)


1.我講過有了16-35 & 70-200,幾乎24-70可以不要。其間35-70用那二頭稍走一走大約都可勝任。而若像我選C1635 F2.8 L2 + MB5則可成16-70mm的用法!(請回看第#19樓)

2.而一般拍大景我用最多在18-50,作一些「大景近拍」才會用到16以下,所以為求方便和有大光圈可用,索性簡縮只用12mm F2.8而出掉了Sigma三把12-24和Sony SEL12-24。

3.目前看到的在15mm以下可直接上濾鏡者,只有Laowa 12mm F2.8。這頭我買了二次,第一次用For Canon賣掉再買For Sony A,則好讓我的A、E系統共用。

4.至於原廠沒有可加濾鏡的鏡頭,目前都有副廠的外掛套件可用(請Google),但這些濾鏡、片都要用很大,整套買下來,已快可買下一個不錯鏡頭,所以不合算。請再多多參考一下,我給的一些URL的說明與看法。

再強調一次:
我很講究AF快速反應功能的才買原廠的,如SEL70200GM這當也有看中MTF,至於我用的其它轉接鏡頭,還都是可以有不錯用的AF,且可到眼睛對焦都不成問題,而媲美上也毫不遜色!

Laowa 12mm F2.8在A、E系統上共用:


可以直上95mm濾鏡,也有專用濾鏡架和移軸套件(可正負7mm移動)。

近拍大景:
記錄生活,記錄旅遊(昨天已分享)...
第一天2018.03.17清晨三仙台銀河映像
A7R3 + Laowa 12mm F2.8


(RAW+JPG之全尺寸原生Jpeg;點按可看原大圖。)

第二天2018.03.18清晨三仙台銀河映像
A99M2 + LAOWA 12mm F2.8


(RAW+JPG之全尺寸原生Jpeg;點按可看原大圖。)

cc31163 wrote:
請問AbdA大如果...(恕刪)


另外補充一個加濾鏡的實況,即在第#8樓的展示,這一12mm F2.8鏡頭濾鏡片是適用一般較小的10 X 10 CM尺寸,費用可減了一半以上,而那些圖是每25分鏡一曝,玩的是要天地軌合一,然根據那裡的地面來車狀況,用25分鐘陸地早就會暴掉了,但加上GND後都可讓我得到不暴的滿意度;這為的是自然流暢,試拍時有搞到45鏡一曝,綜合上才決定25分鏡,最後天亮改拍晨光(𣎴過晨光那圖不是同一天的)。
我才在想是黑卡還是GND, 未來有景色,但自己技術差的事情多了

BTW,SONY的那個增距環好像不能用在SEL1635GM上,還是要換別家鏡頭
cc31163 wrote:
我才在想是黑卡還是GND...(恕刪)


對啊!
要用MB5才能插,圖示應該很清楚喔?!

15-35mm F2.8我是選Canon 16-35mm F2.8L2,這鏡頭不比Sony SEL1635GM差,而對耐抗眩光暈鬼影斑更佳,星芒細膩又工整(一般稱它為「星芒之帝」而由F5開始就比一般要開到F16還棒,所以在夜間還可兼得凝結快變景象)。
註:拍星軌或說有軌跡的,不能用黑卡,因這會造成斷點!

另這把Sigma 12-24mm F4.5-5.6 II,也可加82mm濾鏡,但只適合在18mm以上才不會有四周暗邊:
A7RM2 + 本尊


本尊在合歡武嶺 + $ony Sky HDR的加持(搖掉地面的過亮)


本尊在合歡尖峰遇外地面然補光的成果

(這是原生圖!)
建議你還是上A9比較好
不管是機身用料上還是拍攝對焦
明顯比A7R3跟A73好很多
不要聽從某些人的誤導而改買便宜的入門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