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nsayboss wrote:
AbdA大你又自創...(恕刪)


說是“搖光圈”應該也沒錯啦
秒數抓一下,小光圈車軌曝完後光圈開大再完成星空的曝光
一次快門就完成了

Knights wrote:
說是“搖光圈”應該...(恕刪)

感謝回覆^^
長曝調光圈是為了不讓車軌太粗
但我玩相機20多年了
我真的沒聽過搖光圈這個詞

就像是我從沒聽過低快門追瞄這個新名詞
但追蹤攝影我倒是耳熟能響

積極熱愛生命,享受生命

ponsayboss wrote:
感謝回覆^^長曝調...(恕刪)


小弟也沒聽過有人這樣說
只是看起來A大應該是這樣拍的

ponsayboss wrote:
就像是我從沒聽過低快門追瞄這個新名詞...(恕刪)


應該就是動態追焦換一個說法而已吧
只是快門速度高低效果不同

不弄點特異名詞怎麼顯擺
正如黃昏時分,後有觀眾一群,怎麼能不拿出黑卡快手刷幾張給人聞香一下
以章顯我黑榜高手之威

我也看過有人在搖變焦環、搖對焦環還有搖相機的啊
只要會動的應該什麼東西都有人在搖吧
ponsayboss wrote:
你又自創了搖光圈的專有名詞嗎笑笑笑
但搖來搖去不如直接進LR拉陰影還比較自然好看...(恕刪)


1.說是自創,倒是有點認為,凡事總有開端嘛,不過我在M01已有推廣二年多了,其中是有多人問過,也都有一一的解釋過用法,拍法這前面已有Knights大大說明了就不多談。

2.多講個您的疑慮,拍銀河大定上應該都曉得要用很大光圈、很高ISO,及再加長曝個30S(一般通認最長的時間,才不至於星軌托太長感觀不佳)。而有實務經驗者,會知在用如此參數下,一遇來車此曝勢必馬上暴掉而廢。所以我有說明,學生向老師的喊話,即他們是要用多次拍法,可在不暴的狀況下,回去再疊圖合成。
3.關於用LR拉陰影,前面我有談過,會有難看的假色,尤其拍銀河要選擇無月的晚間,只有很微弱的星光下,就是用大光圈到F1.4,地景也難有美好景況。

不過拜器材科技的進步,最近我去搞了以下A7RM3高ISO的全都錄,若那最高ISO質感可接受,則手持用個0.6S就能輕鬆搞下銀河美照,且用不到F5.6以下的大光圈:
A.已分享的URL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4&t=2864279&p=189#69327247

B.已分享圖片
2017.07.14零晨北橫「巴陵古道」夜空映像
A7RM3 + Sigma 20mm F1.4 ART
ISO-102400


ISO-51200


ISO-25600


ISO-12800


ISO-6400


ISO-3200


ISO-1600


(11MP上傳,點按可得大圖。)

其它有用搖光圈拍法,在M01搜尋一下,應該已有不少了!

另關於「低快門追瞄」,我有再補個(焦),因有人說(看成):用低快門追「喵」,這很不科學他不幹(意思)。這我在開題上有作堅持的說明,主要是用低快門(1/90s以下),去作追瞄抓拍,其可以得有更美好的後景刷痕,而更可突顯「標的」動勁之感,且可考驗各使用器材的能耐。其中也有人真來搞怪,拍了貓咪來分享。不然快門一高,就如同警杯杯拍照取締,會沒什麼兩樣的感觀。
承上,安可曲

A7RM3 + SIGMA 20mm F1.4 ART


早已分享的URL: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3&t=4887457&p=8#69341054

這要說明...
因我自感有不足之處,這當時焦點是對在星星上,又此鏡光圈大則近景較易糢糊,尤其又是較長曝,人的穩固不易。但這我已有察知是可克服的,只因一時興奮來潮,隨意作最後一拍而沒注意到(不然會再搞)。因已有用閃光了,則可馬上關灯脫離,而若不是自拍,可馬上用黑卡去遮,則都可拍的「更仁」。
「搖黑」再加磚......

A99II + LAOWA 12mm F2.8
a.已分享的URL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4&t=2864279&p=174://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4&t=2864279&p=174#65670977

b.已分享的圖片
(每25分鐘一曝,共只四曝,費時100分鐘。)
第一曝


第二曝


第三曝


第四曝


四合一體

(以上皆為全尺寸42MP,點按可得!)

1.通常拍這種「天地雙軌」,大都說會用30S一曝,而當有逆向來車會暴,可緊急用黑卡去遮,而事後去疊圖合成,有暴的挑掉即可。然最後成像,勢必星軌就會有不順暢的斷點,而失去了自然美觀。然實境拍攝時,人有去時時注意遮黑會很累,而保存容量檔案會很龐大。

2.然當用了漸層減光鏡片去遮(搖黑),就可防範以上問題而輕鬆張張可用。這些圖使用了外力GND32加持下,再奇變參數有上半F2.8、下半等效F11,而ISO可再用到200以下等來提昇質地,且足以全程輕鬆的在一傍煮咖啡、吃泡麵取溫暖,或因天氣很冷作個暖暖操來育樂健身(拍這景當時氣溫在5°C以下)。

註:
我拍的這一景觀,已被高中「地理科學」教科書,到M01向我取用為教材,在要求合法授權下我給予免費

AbdA wrote:
「搖黑」再加磚.....(恕刪)


不好意思, 你文中提到的"搖光圈"的方式,方便提供詳細的操作方式嗎? GOOGLE版上的文章好像沒看到什麼詳細的方式

另外,想請教我的理解是,如用ISO 100 ,光圈2.8,快門測圖上半部是10秒, 下半部是30秒的話, 就是設定總秒數40秒,然後光圈設F22,

按下快門後30秒,剩下最後10秒再把光圈轉到F2.8, 這樣?
stupig100 wrote:
不好意思, 你文中...(恕刪)


第#27樓圖片,我早有放上拍攝參數!

拍攝是先調在最小光圈,等候來車按下快門開拍,車過馬上轉至最大光圈,在總長30S結束就會有如此效果。

因是便利用相機自我可控快門最高30S,若有感銀河感光不足,可用B快門去拍(但要注意ISO的靈敏度),這也當是先用最小光圈等來車開拍,車過後再轉至最大光圈,同時開始數數即可,我都數到50就約有25秒,若太久星軌變長了會不好看,當然也可用快門線來定時,但我都不用。還有,拍銀河前後景深不好決定時,我都用無限遠對焦方式。

在夜景蓋大樓,我長久來有貼了不少,多多去爬一爬參考看看。怕會晃動到,就用重一點的腳架或雲台。通常看到的車軌,白為逆向來車、紅為車尾光。光圈用的不是很小時,逆向還是有可能會暴!
AbdA wrote:
我拍的這一景觀,已被高中「地理科學」教科書,到M01向我取用為教材,在要求合法授權下我給予免費
...(恕刪)

恭喜AbdA大
這張拍得真的很好

AbdA wrote:
有感到如此一調,色調不對勁了,主要是偏黃,且是一種很不自然的假色現象。
...(恕刪)

顏色是很主觀的
自然的顏色也不是任何人定義的
後製會很假常常是因為自己亂調
直出亂出也會很假
例如下面這張是你自己用12MM F2.8拍的



我也有感到如此一調,色調不對勁了,主要是偏紅,且是一種很不自然的假色現象。
比較起來ijk0001大
還調得比你自然

AbdA wrote:
其實愛「藍調」,去調個低色溫來拍就得了,但......
實際拍攝的場景,尤其是很廣面的大景,天空陸地上下二層色溫是相差很大的
但可用「橘色漸層濾片」去修正下半色調
...(恕刪)




我用LR調低色溫
下面海水變藍了



這時我用LR漸層濾鏡由下往上拉
黃色拉100
這個技法我稱之為......
搖色溫



搖色溫如果覺得不夠
可以再搖一次




曾有幾次碰到老師帶團,突然就聽到學生喊
老師我方形濾鏡又破了,玻璃耐刮易破
朔膠不易破卻易刮,又容易沾指紋
而且還降低反差,影響畫質
為了對準濾鏡
還要上腳架
圓型GND真的很瞎
地平線構圖永遠二分之一中央
每次拍照都要白平衡調來調去
濾鏡裝了又拔,拔了又裝
為什麼不能像旁邊的ijk0001大大一樣
單手拿相機,一秒按相機
回家吹冷氣,花十秒搖色溫就好了

那如果人在中間要怎麼搖啊?



到LR拉陰影啊
不過這個技法有個名稱
很重要,要聽好喔~~~~!
它叫做~[搖滑鼠]~!

你可以搖一點點像這樣



也可以搖很大




也可以邊搖滑鼠邊搖色溫



但記得搖的時候
要有節奏,注意呼吸律動
秉持著九淺一深的原則
正常體位既可



積極熱愛生命,享受生命
承上,搖黑再添磚......

Sony A7R2 + Canon 16-35mm F2.8L2
抓星芒消彌鬼影看Sony SKY HDR的本領......
HDR內定的Blue Sky Mode
第一拍天空色溫4000K(內定)
F22(有鬼影)


第二拍陸地色溫5500K(內定)
F3.5(沒鬼影)


終了直接消彌鬼影的完美之合


這要說明的在,有的就是喜好現場一煮就可現吃,不然跟本不用要辛苦去搖黑(人工、自動),更不用花錢去買多種ND,因還是可以如法泡製,天空拍一張、陸地拍一張,回家丟進LR不用調,二張套個它的HDR合併輕鬆就得,而要有凝結遊動體也是這麼簡單就成(快門可以很高)。

安可曲:
Sony DSC-RX10M2 + 內閃 攝

此景這個麻豆(設備)要是美妹,不知要如何用黑卡來平衡?所以說用黑卡,就只能有一個適當時機下來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