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包 wrote:我丟一張當年Minolta官方型錄裡對無線閃燈模式的解說圖....晚點再來解說.... 以下機身都是Alpha7的場合1/60以下. 沒有預閃. 閃燈TTL出力控制是透過底片面的反射.內閃發出啟動信號光. 觸發離機閃燈.偵測閃光曝光量足夠後.內閃發出停止信號光1/80以上的閃光出力. 是由預閃來決定內閃發出預閃啟動信號光. 觸發離機閃燈. 預閃機身藉由預閃來決定主閃出力內閃再發出主閃啟動信號光. 觸發離機閃燈. 主閃1/200以上. 狀況同上. 只是主閃為FP模式發光(高速同步快門模式)所以問題就在....內閃的信號光. 是否在快門廉開啟的曝光時間內??以此圖來看.內閃信號光的波峰. 是曝光時間點啟動的位置所以影像有可能吃到波峰之後的內閃閃光....推測.而在FP模式裡. 內閃的閃光即使有. 也只會吃到全畫面其中一部分而已影響就減輕很多-這是alpha7的無線閃燈控制. 到了D7D是否有修改? Sony又有修改? 不得而知我個人推測是有因為SIGMA的閃燈對Minolta支援性經常出問題. 可見裡面常常在改 -
文包 wrote:Sony/Minol...(恕刪) 這是文字遊戲了---無線閃燈=不用線連接的閃燈 -->不等於"無線電"閃燈喔.所以光觸發不用線連接也算無線閃燈的.現在各家高階離機閃燈都是使用進階型的光觸發來控制的(正確的說是閃光中的紅外線波段).使用一連串編碼過的頻閃讓指令只對特定的副閃生效(也就是"頻道"的概念,這方法是Minolta發明的),更甚者變化頻閃編碼的複雜度來達到群組控制的能力.無線電型的閃燈遙控器單獨一組收發買起來就要N千元,每台機身閃燈內建?別傻了....Canon或Nikon的無線閃燈遙控器說穿了就是顆不會亮的頂級閃燈,閃燈燈泡改成一組大功率的紅外線發射器負責發射指令頻閃(只有紅外線的).所以說呢,要用無線遙控閃燈,又不希望發射器的閃光參與出力,其實並不困難----您需要IR Pass濾鏡,就是紅外線攝影用的那個沒錯.把它檔在主閃前面,把可見光濾掉剩紅外線透過去搖控副閃就沒問題了.但是一片IR Pass貴森森,當然不能這麼大手筆的玩,其實有一種替代品----沒有曝光的正片片頭.這東西看起來完全不透光,但其實紅外線是透的過去的,去像館討一段來遮住內閃就可以達到效果了.
xos84292 wrote:呃,到底有沒有試過拿...(恕刪) 很抱歉~"~我就是試過把內閃遮住後,外閃就沒閃了!如果真的放了A4紙在前面..在室內或許可以像你所說的OK但是在外面大太陽下,又加上有大幅的角度差距這樣可能就沒辦法了吧~當然下面這樣我還沒試過拉!!
關於內閃遮蔽物,既然有網兄提到了IR Pass,想說試驗一下玻璃紙,發現效果良好成本低廉。我的做法是到文具店買小學生勞作用的紅色藍色的玻璃紙加以重疊數層後,使得內閃可見光的部份即使是直視都不刺眼的程度後,將之簡單固定在內閃前作為遮蔽之用。觸發範圍室內實驗的結果在我的環境下是可以超過5公尺的。實驗發現閃燈依舊可以被觸發,且比以左手遮住內閃1.因為空出左手,更能穩定的抓住相機2.內閃訊號遞送不受手掌限制,外閃感知成功率更高些成本約40元,換得兩大片大概怎麼用也用不完的玻璃紙。一點小小心得野人獻曝,謝謝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