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Sony vs. Canon 之間的掙扎>_<"

lghlion wrote:
因為同樣要擠進去這麼多感光元件
全幅晶片的每點受光面積
比起APS的受光面積會大很多
這樣就能捕捉更多光線細節與顏色變化
照片的立體感會大增...(恕刪)


有圖有真像,請po圖來證明您的論點

因為ff受光面積大,照片的立體感會大增,實在有待商榷!
http://www.facebook.com/photo.yansson
1.高ISO雜訊始終落後別人家.
(不是有燈嗎?高ISO一定要用嗎?)
2.只有一個雙十字對焦,對焦速度也輸別人.
(點對焦很快阿,點對焦不是更好抓穩景深的範圍嗎?手動對焦也很快阿?)
3.拍人帶景時,容易因為中央對焦點對焦區域較大,加上背景若反差較高,容易發生誤判移焦問題!
(這個問題同上,控制景深的是人,需要多少景深才夠,判斷的也是人,焦點與清楚的範圍要落在哪裡,不能交給相機來控制)
4.欠曝的地方,儘管ISO只有200,暗部也會有詭異的雜訊出現.
(光線不足不要貪玩,你需要的是光,56閃呢?快拿出來阿!)
5.內閃的回電速度在棚拍快速觸發的時候,才發現回電很慢.(有無線觸發器,但在此僅止於討論內閃本身性能)
(這個問題有兩個答案1.認同,內閃回電是真的很慢,沒錯2.非要一夜連續好多次,神仙也會軟,還有機內鋰電池蓄電量比較飽足時,回電算快)
6.色調呈現偶爾會出現過於濃郁或不自然的感覺(這部分還好,純粹個人口味問題)(認同)

沒有結論只有感想
1.拍不好是不能怪相機的,只有買不好可以怪自己
2.相機是物,是歸人來管的,哪裡可以讓他騎到老爺頭上,教老爺讓人家誤會沒有控制它的能力
3.技術與相機的觀念是靠自己提升的,我相信新技術會給人增加安全感,經濟若是許可是可以一直向上買買買
4.沒有換不換機,只有花不花錢,機海無涯,花錢無邊,相機來來去去,留下的只有照片,早悟早解脫

scottie3003 wrote:
a700跟5DII的對焦比起來真的差不多嗎?

不是差不多,而是A700勝過5D2(當然50D就贏過5D2更多了)
要論對焦性能,5D系列大約只等於C家入門機級距
其實5D2也不是中階機身,它是FF入門機
只不過它畫質好、又有1080p錄影,才讓人覺得很超值
而不是它的機身性能有多強
zakkwang wrote:
不是差不多,而是A7...(恕刪)

5D2只是對焦比較慢
但低光對焦能力跟50D一樣, 準度也不會比較差
meridian wrote:
5D2只是對焦比較慢
但低光對焦能力跟50D一樣, 準度也不會比較差

可惜樓主對於A700對焦性能不滿意的地方,5D2不能解決
scottie3003 wrote:
2.只有一個雙十字對焦,對焦速度也輸別人.


而樓主希望得到的改善
scottie3003 wrote:
不過,我所渴望的高ISO,對焦速度,全雙十自對焦點,相對穩定的成像品質,更銳利的畫質(更多的細節)...

要比對焦速度,A700不會輸5D2(低光對焦精度就有輸一點了)
要更高的對焦速度、全十字對焦點,50D比較適合
5D2對樓主的幫助只有高ISO堪用度跟畫質

至於50D跟5D2對焦精度差多少,我沒用過不清楚
單從規格來看,中央沒差,但周邊應該是差了不少吧?

a700
• TTL CCD line sensors (11-points, 10 lines with center dual cross sensor)
• EV 0 to 18 (ISO 100) detection range
• Predictive focus control for moving subjects

50D
• 9-point TTL CMOS sensor
• All points cross-type for lenses of F5.6 or faster
• Center point additionally sensitive with lenses of F2.8 or faster
• AF working range: -0.5 - 18 EV (at 23°C, ISO 100)

5D2
• 9-point TTL CMOS sensor
• 6 "Invisible Assist AF points"
• Centre point cross type F5.6 or faster
• Center point additionally sensitive with lenses of F2.8 or faster
• AF working range: -0.5 - 18 EV (at 23°C, ISO 100)
vipfrank wrote:
1.高ISO雜訊始終落後別人家.
(不是有燈嗎?高ISO一定要用嗎?)
2.只有一個雙十字對焦,對焦速度也輸別人.
(點對焦很快阿,點對焦不是更好抓穩景深的範圍嗎?手動對焦也很快阿?)
3.拍人帶景時,容易因為中央對焦點對焦區域較大,加上背景若反差較高,容易發生誤判移焦問題!
(這個問題同上,控制景深的是人,需要多少景深才夠,判斷的也是人,焦點與清楚的範圍要落在哪裡,不能交給相機來控制)
4.欠曝的地方,儘管ISO只有200,暗部也會有詭異的雜訊出現.
(光線不足不要貪玩,你需要的是光,56閃呢?快拿出來阿!)
5.內閃的回電速度在棚拍快速觸發的時候,才發現回電很慢.(有無線觸發器,但在此僅止於討論內閃本身性能)
(這個問題有兩個答案1.認同,內閃回電是真的很慢,沒錯2.非要一夜連續好多次,神仙也會軟,還有機內鋰電池蓄電量比較飽足時,回電算快)
6.色調呈現偶爾會出現過於濃郁或不自然的感覺(這部分還好,純粹個人口味問題)(認同)

沒有結論只有感想
1.拍不好是不能怪相機的,只有買不好可以怪自己
2.相機是物,是歸人來管的,哪裡可以讓他騎到老爺頭上,教老爺讓人家誤會沒有控制它的能力
3.技術與相機的觀念是靠自己提升的,我相信新技術會給人增加安全感,經濟若是許可是可以一直向上買買買
4.沒有換不換機,只有花不花錢,機海無涯,花錢無邊,相機來來去去,留下的只有照片,早悟早解脫
(恕刪)

1. 不是什麼場合都可以用燈.
2. 中央點可信賴的話這倒還可接受.
3. 但問題就出在...中央點給人的信賴度也不足, 例如我下面拍的這種情形.

只用中央對焦, 對焦點就在球員身上, 但經常會發生對焦跑到後方草皮去的情形. 解決辦法是縮一點光圈,
至少縮圖後不會差的那麼多...但這樣很可悲呀...一來要犧牲掉快門速度, 像這張照片慢到連球都是一坨了,
再者是要出個A4的小小張璧紙貼到牆上都沒辦法.
4. 像這張圖...不要縮到這麼小的話, 暗部的雜訊還是...

5. 裝上一隻外閃來取代內閃作觸發用尚可接受, 所以還好.
6. 這就看人了.

總之...a700用起來的感覺, 不滿意但還勉強可接受. 希望後繼的機種至少在對焦的問題上要先解決,
這個問題很嚴重阿, 拍10張起碼兩三張以上對焦判斷錯誤不能用很慘阿.
這樣看來你需要的是換成Nikon D700。對焦、高ISO說是市面最強也不為過。
lghlion wrote:
高ISO的使用時機很...(恕刪)


所以高ISO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增加快門速度對吧.....

如果以假設的a900跟D700各是800跟3200可用, 兩者的差距就是兩級的快門

目前看來..Sony這方面是輸了一些,但是別忘了Sony現階段有機身防手振,在沒有鏡身防振的前題下

Sony這方面反而還高出一級到兩級的快門...

單以高ISO來看是輸了,但是以總的來看,拍下來的成功率就不見的輸...要是Sony改善高ISO,那情況就真的逆轉

現今的Sony有好的鏡頭,機身有點跟不上,只能再看看未來sony能端出什麼菜
AKG K240mk2 /K240s /K240DF /K240m /K240
peellden wrote:
這樣看來你需要的是換...(恕刪)


D700如果要說目前各家FF的相機中,CP值與實用性最高應該是當之無愧

優異的對焦系統,高ISO純淨度,還有完整的閃燈系統....真的要跳,我還真推鑑D700

真的很希望S家能有一台有D700 90%能力的機身就很滿足了...加上本家的防手振能力....這台可以用很久很久了

AKG K240mk2 /K240s /K240DF /K240m /K240
dvdr2001 wrote:
5.都棚拍了還在用內閃?沒棚燈好歹也拿個外閃吧!就算是用內閃,棚拍又不搶拍慢一點應該沒差吧?...(恕刪)


樓主指的是利用內閃來觸發棚燈...

=============================================================
我用40D A700 5DII都用過一陣子...5DII用最短...在來是A700

對焦方面我是認為
40D>5DII=A700(速度方面)

40D(9個點都好用)>5DII(追焦方面比40D強)>A700 (準確度方面)




畫質5DII(24-105)>40D(17-55)>A700(16-80)

一開始覺得數位的時代....用哪家的顏色都差不多....真正使用後會發現..色調真的有差~
要調整成熟悉的色調不是這麼容易...

A700的優點~機身防手震+不錯的ID設計....可以用內閃觸發外閃.....第一次使用就很容易上手...

scottie3003----->下周末我陪你去找J大借5DII用用....^_^.....應該更能體會是不是你要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