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為什麼sony NEX的畫質會令大家這麼質疑呢?

StkFitr wrote:
+1, 深深覺得許多人打錯對象.
畫質也和鏡頭有很大的關係...(恕刪)
這是Sony低價策略所付出的代價。為了價格漂亮,配上廉價爛鏡,害得機身也背上「畫質不佳」的黑鍋。如果配的是像P家20mm F/1.7那種鏡頭,畫質多半能提昇不少,但價格方面就沒有優勢了。

不管消費者是不是打錯對象,「畫質不佳」的黑鍋已經背上了。
Dave5136 wrote:
不管消費者是不是打錯對象,「畫質不佳」的黑鍋已經背上了。.(恕刪)


也或許是SONY故意的.......做太好,未來合作夥伴 蔡斯 要出E環鏡頭就不太好賣,要畫質
錢就要交出來,SONY應該是要把鏡頭分成三級吧。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Stay Hungry,Stay Foolish)
Dave5136 wrote:
這是Sony低價策略...(恕刪)


我是蠻好奇如果OP的M4/3也跟SONY推出像16mm或18-55mm這樣的鏡頭,然後打低價策略,消費者會不會買單?

我只記得M.ZD 14-42mm和M.ZD 17mm F2.8推出時也被酸很大.....

既然感光元件加大了,當然要想辦法搾乾它的極限才有意思。
Dave5136 wrote:
這是Sony低價策略所付出的代價。為了價格漂亮,配上廉價爛鏡,害得機身也背上「畫質不佳」的黑鍋。如果配的是像P家20mm F/1.7那種鏡頭,畫質多半能提昇不少,但價格方面就沒有優勢了。

不管消費者是不是打錯對象,「畫質不佳」的黑鍋已經背上了。



我覺得 Sony 真是很奇怪
懂得搞機海戰術
但是怎麼不懂得弄鏡海戰術?

要便宜選 16/2.8
要畫質,就出個一萬五才買得到的 18/1.4 或者 20/1.4 之類的....
裡裡外外都顧到了

就算自己臨時做不到
那找 tamron 做總可以吧~

Panasonic 就幹得好
找 Olympus 做了 17/2.8,自己出 20/1.7....
Dave5136 wrote:
「畫質不佳」的黑鍋已經背上了...(恕刪)


畫質,等上市看NEX大樓才準, 目前郎中超多的.
VICCHEN2006 wrote:
我是蠻好奇如果OP的M4/3也跟SONY推出像16mm或18-55mm這樣的鏡頭,然後打低價策略,消費者會不會買單?...(恕刪)
我猜想會吸引到不同的人。雖然會流失一些講究畫質的使用者,相對的也會吸引更多本來想買類單眼或高階消費機的顧客。假如價錢壓到一萬五以下,搶的會是 LX3、G11之類的客戶。

其實,GF-1 配上自家 14-42 已經可以比 NEX-3 kit 便宜了,而 14-42 並不差。要用更差的鏡頭的話,一定還可以更便宜。

450 wrote:
…要畫質,就出個一萬五才買得到的 18/1.4 或者 20/1.4 之類的.......(恕刪)
我比較好奇為什麼N家C家都可以做出物美價廉的定焦鏡(50mm f/1.8),別家都沒有?

450 wrote:
…就算自己臨時做不到
那找 tamron 做總可以吧~...(恕刪)
因為 Sony 又搞自己的獨家接環。我猜副廠不想這麼快就跳下來陪它冒險。
畫質不好是鏡頭的問題不是相機的錯,如果sony願意出好一點的apo鏡頭表現就會很不一樣,個人比較在意的是那頭大身小毫無平衡感的外型跟難用的介面
Dave5136 wrote:
我比較好奇為什麼N家C家都可以做出物美價廉的定焦鏡(50mm f/1.8),別家都沒有?

450 wrote:
…就算自己臨時做不到
那找 tamron 做總可以吧~...(恕刪)
因為 Sony 又搞自己的獨家接環。我猜副廠不想這麼快就跳下來陪它冒險。


關於50/1.8 定焦鏡,阿就 NC 實力強阿~沒辦法
Olympus OM 時代也是有便宜的 50/1.8 手動鏡啦!
4/3 時代就....做不出大光圈自動對焦鏡頭....

關於副廠
sony 可是 tamron 的大股東耶~
可以決定 tamron 發展方向
tamron賺,sony也跟著賺....
Dave5136 wrote:
我比較好奇為什麼N家C家都可以做出物美價廉的定焦鏡(50mm f/1.8),別家都沒有?

用過C50/1.8,的確價廉,但一買來裝上相機馬上給我ERR,氣死,至少在當下我不覺得物美,外殼質感,鏡頭馬達聲也很粗糙阿


Dave5136 wrote:
因為 Sony 又搞自己的獨家接環。我猜副廠不想這麼快就跳下來陪它冒險。...(恕刪)

有趣了,難道EF-S鏡頭可以直接接到D90上嗎?DX鏡頭可以直接接在7D上嗎?...

哪一家的不是獨家接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