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NEX系列缺貨探討~8/20更新

不要購買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只是好的產品是不是真的需要讓人用時間來等待才是值得考驗的地方!
如果產品本質夠好,我是會繼續等待的!

sony的行銷手法從vaio,bravia到相機其實大家都知道!
真的有貨他們也不可能不出貨!
這種積訂單的壓力,對於銷售人員是很可怕的!
我也是在3c產業工作!希望業績好,但是也很擔心原廠缺貨!
讓客人用訂單的方式去等待對於這些經銷商而言真的是壓力很大!

勇敢的人才能走到幸福的終點~
不太可能故意壓著不出貨,
因為倉庫也是要租金的,
留著佔位置,
不如賣出去還來得划算
在路上 已經看到好幾台了...

紅色機 女生拿的= =


等不到 就直衝單眼

不然就 加入EP1吧~~~
jstar wrote:
我已經做到了 六月中...(恕刪)

六月中下訂NEX5 D一直等到八月初都沒到貨
在8月初某天上午去店家拿回訂金,退單不買了!
結果下午店家通知隔天會到貨問我還要不要,還可以讓我反悔
當時心意已決,請他通知下一位排單的人購買,我不要了!


我也做到了,但又被做了!
六月中跟人家一樣被笑當傻子搶預購...
拿到後, 有人笑這些搶預購的...
退退退...換真的隨身機 HX5V, 不過組裝確實沒 NEX5 來得好是真的.

聽說還有人得了 HX5V 集體焦慮症, 要病除很簡單的.

ps.不過能達到這樣讓消費者猜疑的心態, 不管有意無意, 基本上就是成功了.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cf07111111 wrote:
1.看的到吃不到的心理~越買不到越想買
...(恕刪)


不見得喔~我剛開始很想買~但是一直買不到~現在熱情已過~不想買了~

3C商品就是這樣~要買就是要搶剛上市的~退燒了就不想要了~~~
等太久了,等到熱情都沒有,反正你不想賺錢,就把錢給其他廠商賺!

NEX買不到,怎麼連HX5V也缺貨??

算了,家中相機也好幾台,也有Nikon D50可用,那就先把錢省下來!


等panasonic FX700上市再來買吧!
fantasyxx wrote:
不太可能故意壓著不出...(恕刪)


SONY的CEO不是日本人
才不會跟你搞賣"相機"賺多少這套
人家賣的是品牌
品牌就是需要炒作

我個人認為是故意不出貨
或故意制造供不應求的假像
就算賺比較少,也有把品牌做好
因為之前還是日本人當CEO是搞的爛攤子還沒完全收拾好

台灣的銷售員講的也不能信
因為SONY要怎麼行銷哪有空跟你講
就算要講也只講給高層知道
一般銷售員是不會知的

同類型美國式的行銷手法如IPHONE

PS: $ONY的產品絕對不可能會有佛心價,NEX只是把一些不常用或沒人注意要的功能拿掉降低成本而己(我覺得這是好事)
這跟日本傳統盡善盡美有點出入,所以當應會有比較便宜的錯覺囉
每當熱門商品缺貨就會跑出這種陰謀論,真有趣!

你自己想想看,生產工廠的產能差不多是固定的。假設每個月能生產2萬台,但想買的人有10萬人,那麼缺貨問題就會持續5個月,就這麼簡單的數學問題。如果一開始就規劃每月產能10萬台,等一批賣光了,進入每月只能銷2萬台的階段時,這個龐大的生產線如何處置?固然可以生產線可以調配,人員可以加班,但也有個極限,也有額外成本,不是說變就能變的。
benny950 wrote:
每當熱門商品缺貨就會跑出這種陰謀論,真有趣!

你自己想想看,生產工廠的產能差不多是固定的。假設每個月能生產2萬台,但想買的人有10萬人,那麼缺貨問題就會持續5個月,就這麼簡單的數學問題。如果一開始就規劃每月產能10萬台,等一批賣光了,進入每月只能銷2萬台的階段時,這個龐大的生產線如何處置?固然可以生產線可以調配,人員可以加班,但也有個極限,也有額外成本,不是說變就能變


你說的很對, 但對於"消費型"電子產品而言, 最重要的就是copy..大量製造, 好壓低成本。
對於一整條生產線的copy更是快速, 我之前待過工廠近半年,生產這種東西就是不斷的copy..

生產線越多, 成本越低, 價格也越低,所以我相信SONY之所以可以賣得這麼便宜,是因為早就安排了
不少的生產線,而非你說的固定產量..

如果一家工廠不懂得隨時變換生產線, 那大概這家公司也倒了啦,經過這麼久這麼多次的商品大戰,
各家工廠早就有能力在一天之內把生產線換成生產另一種產品的能力了,如果做不到..他也不叫sony的工廠了..

所以我相信你所提的並不是主因..而是之前有位人兄說的..是為了他的下一代DSLR在做準備,以至於沒辦法趕上
NEX的消費量。


這種陰謀論不用想太多

你要不要看台廠的貨 acer 新nb htc的新機

很多都剛出來國外買得到 台灣買不到

舉個例子 ==>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32&t=1238846&p=1#14882090

生產線的量相信不少 但是每個國家有他的配額 你覺得台灣會配到多少?

台廠都如此了 你覺得Sony會例外嗎 人家可不是台灣本土企業
菜頭是什麼 能吃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