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戀espresso wrote:
MINOLTA & KM數位上用的是GT鏡而非G鏡
不要混淆了
沒記錯的話之前連超薄Xt與數款相機如Z3....等也都是GT
跟G鏡還是不一樣的
不可否認的一點d7i系列 A1 A2 A200真的是好機
一眼培G技術惜投入、新開発用高画質GT搭載。
http://ca2.konicaminolta.jp/products/consumer/digital_camera/dimage-7_5/page01.html
GT?
厳格判断基準高用与名称。、「GT」。高精細実現、色収差、歪曲収差極限抑独自高画質化要素技術(GT=G Lens Technology)惜投入完成卓越高画質。
http://ca2.konicaminolta.jp/products/consumer/digital_camera/dimage-7_5/page01.html
X系列只有X1才是GT,GT依照Minolta的介紹我不認為不能當成G來看(雖然Z系列跟X1並沒有那麼高的畫質表現),沒有說底片的G鏡就是神物,數位的GT鏡就只是個稱號,所謂的G鏡也只是後來推出的行銷手法,不是Minolta α系統建立之初就有的,那同理只要Minolta認為鏡頭有到一個水平,使用GT之名來行銷也很正常,只是沒記清楚是G還是GT而已,有那麼嚴重嗎?
文包 wrote:
80年代Minolta Alpha7000, 對市場產生革命性的變化
機身一體式自動測光. 自動對焦, 使用者只要按快門就可以了
一口氣進入電子化全自動單眼相機的時代
當時的Canon, 電子化和自動化技術, 都落在Nikon之後
更別提當時技術領先的Minolta
當時Canon有如風中殘燭
痛定思痛以後
Canon捨棄了FD接環, 改成EF接環全面電子化控制以外
並全力開發USM技術
從此開始Canon才漸露頭角.
Canon有如風中殘燭???我也是FD用上來的卻從來沒聽過Canon從FD到EOS有「有如風中殘燭」這一段





文包 wrote:
Minolta的G鏡, 類似Canon的L鏡
但是Minolta對自己的G鏡. 定位要求比Canon還嚴格
有一些成像品質評價都很好的鏡頭
如28/2, 100-400 APO
始終都沒有列上G鏡
定位比Canon要求還嚴格

如果Minolta AF100-400f4.5-6.7APO有資格稱為G鏡的話,那我認為EF100-400f4.5-5.6L IS USM應該要更名為"XL"鏡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