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焦性能再提升 內建五軸防手震‧Sony A7 II

andy0622 wrote:
人像感覺好像假假的,不知道機身本身有加東西還是減東西,還是有自動柔膚處理,小圖看起來就不太自然了(有點像早期的小數位相機高ISO,糊糊的)。
下面這張更明顯,頭髮都是糊的



建議來相機版看文章可以不要只看照片,內文也可以一起看嗎?

明明就交代很清楚,事後還要幫你找答案很

吉姆林 wrote:
內文補上囉~!★ A...(恕刪)


不敢反駁賀大師,只好引用吉姆皇的言論

其實我覺得普羅大眾為了提升快門速度
一定是先考慮大光圈才考慮高ISO

要論景深變淺為何不論高ISO顆粒提升?

--------------------------------------

覺得為砲而砲
MD 照片會糊掉,
是因為要測試防手震
所以降低快門導致速度不夠快
所以照片糊掉~吧

靜態的應該就會好一點了~~

還是感謝吉姆林的測試~~

luswtin wrote:
抱歉,因為上班看
還真的漏了
那這樣看來是沒4.5級那麼厲害


如果是說微距那組防手震測試的話,官方講幾級在這個測試狀態下其實都不準

要用一般焦距測才是一般廠商對於防手震級數定義的使用狀態

就像 Canon 的當家微距 100L 就在官網說明寫到 "正常拍攝約4級防震效果,1.0x微距模式約為2級防震效果"

所以拿微距模式來當作防震功能級數參考,會有很大的誤差
吉姆林兄測試的很辛苦,也感謝帶來許多第一手的訊息。
老實說在那戰攝影觀念意義其實不大,實在無須再那鑽牛角尖,大家互相尊重,好好討論不是很好嗎?
如果對版大的文章有不認同的地方,表達的方式其實有很多種,但看了只會覺得: 有必要用這種口氣回文嗎?
吉姆林 wrote:
建議來相機版看文章可...(恕刪)
人像部份應該是吉姆林兄有開柔膚吧?
sony的直出調性是偏銳利取向的,應該不會有糊糊的問題

另外,感覺這次戶外取景的天氣似乎不太好
大部分人像照都有些霧翳感

最後,防手震級數這種事情
應該跟搭配的焦段、拍攝距離有關
個人經驗是越短焦、越近距離,實際的防震級數會越低
A7R因為畫素過高以致於電子訊號的處理速度比不上實體快門簾,所以並沒有電子式快門的選項

這是SONY官方正式解釋還是吉姆林的自我理解阿?

或是業代的自我理解解釋?
我等下看看facebook賀禎要開戰了嗎?

zakkwang wrote:
人像部份應該是吉姆林...(恕刪)


我不是很喜歡內建的柔膚效果呢...

所以相機我都是關閉柔膚

原始圖裁切


A7s人像很自然
可以拍一張 A7 II 關閉柔膚的人像嗎?
那個柔膚效果很可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