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有像 DxO 那種純科學的數據才是中立的。
每個人對一台相機/一顆鏡頭,都有自己覺得重要的部分,
例如性能、人因、體積、重量,而且每個人對各個項目的重視程度,也是不同的。
像 Sony A7,那個快門位置實在有夠彆扭,基本上沒有人會認為那是一個好的快門位置,
然在 A7 好的畫質、以及相對輕巧的體積下,不佳的人因,會不會成為購買的關鍵點,
這本來就是因人而異。
另外像 m43 ,m43 論畫質絕對比 FF 差多了,比 APS-C 也些微的落後,
所以 m43 是個不好的系統嗎?我倒不認為。
m43 在體積重量和畫質上,取的了一個很好的平衡,
然要是畫質至上的人,壓根不會看上 m43,頂多拿來當作備機。
如果評測的人沒有提到m43強項(鏡頭群完整,價位合適,體積輕巧),
卻一直提 m43 畫質落後 FF 太多,只是 so so 的系統,能說他偏頗嗎?
當然不!就如我所說,每個人對一台相機/一顆鏡頭,本來就有其不同的重視點,
如果不同意其論點,是自己提出 "為何 m43 還是值得一用的系統",
而不是 "又是個片幅至上的"、"一定偏心XX家"、"反正XX家就是被看成家電廠"
等等在 <反駁金字塔> 低樓層的言論。
<反駁金字塔>
https://phiphicake.blogspot.com/2012/01/paul-graham.html
可惜這管價錢實在驚人,
大三元口袋不深的人實在買不下手

另外不知道對焦速度跟 FE 70-200mm F4 G OSS 相比如何?
不然預算不夠的情況下F4效果也不錯了,
收一管二手的F4 CP值好像比較高

-----------------------------------------
感覺很多人很在意編輯提到對焦速度不如C家或者N家,
其實看實拍的影片就很清楚了,
如果有用過另外兩家系統的人應該很清楚,
樓主這裡指的不是合焦確認的速度,
而是鏡頭變焦的速度,
前者跟機身的能力比較有關係,
後者單純就是鏡頭本身對焦時,
焦距改變的速度,兩者是有別的。
我覺得寫出這結論沒什麼不好,
畢竟要是一昧的讚揚這顆鏡頭的優點,
那看官網的鏡頭介紹就好了吧

如果用過另外兩家長焦高階鏡頭的人,
應該很清楚,那鏡頭對焦的俐落程度真的十分快速,
現在S家有很多用戶是從其他家轉來或者雙修的,
至少能給這些用戶有個依據。
當然看到自己喜歡的品牌被說不如誰....
多少感覺會不高興,
只是身為S家的用戶,
如果要享受原生的對焦速度跟準確度,那也只有這管能選擇不是

轉接什麼的支援度肯定會降低,
更何況這管還有增距鏡可以用耶。
會用S家的用戶,
我相信絕對不是因為一顆鏡頭才選擇,
一定還有其他更吸引人的因素才來使用,
既然是支持者,
那不管是優點還是缺點都應該要能有接受的肚量吧?
wilsonabce wrote:
Sony GM鏡從來得吹,從未達到新一代高解柝力的要求,不信!自己去DXO看P-Mpix/傳感器像素,從來沒達9成半以上,你可參考Carl Zeiss Apo Planar T* Otus 85mm F14 ZF.2 或Sigma 85mm F1.4 DG HSM等, P-Mpix/傳感器象素,新一代鏡全達95%的真實象素使用率,就所謂Sony最強的85gm也就88%,新一代傳感器和相機配新一代定焦鏡起碼90%才叫合格95%才叫好鏡,88%是大三元變焦還差不多,Sony唯一達標就只有55f1.8很混100分100分100分
我不認為85GM是sony最強鏡,50F1.4才是,因為我兩顆都有,很明顯銳利度是50更好一點,就算是50F1.4跟55F1.8比也一樣是50較佳
=====
GM系列鏡頭的官方宣傳,我的感覺是"一直在強調散景、過渡的柔和.."這些,對焦也有提到,但印象中大多用"更快"這種詞,想必是"比前代快"的意思,而不是"自吹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意思,這是我看了幾次GM鏡頭官方文的直覺印象。只是通篇閱畢此文之後,我也覺得編者"沒著重在SONY GM的得意項目--散景",反而是強調了對焦速度,這讓我覺得有點訝異。
ki_min 大在測試文中,用"感覺、不科學"的前置詞說出他個人的使用感受,覺得此鏡比CN兩家同等級鏡頭對焦慢些,這是他"個人經驗的表述",應該予以尊重,畢竟他三家都實際用過。(他已經強調"不科學感覺"了,就別追究其他變因了)
評測文一旦"貨比三家",除非有嚴謹的變因控制與測量儀器+數據,否則要"寫得各家粉絲都滿意",這難度應該很高。一旦講感覺,那就說的人是一種感覺,看的人又人人感覺不同了,因為基礎經驗與喜好,都會不自覺地影響"感覺"。
我也是SONY的愛用者,但我看到ki_min大的"不科學感覺"評論,並不會覺得有何不悅,反而是提醒我,改天當我想入手時、實鏡測試要注意一下,是否真的對焦速度讓我不滿意?
我不是職業用戶,也很少拍追焦或需要搶拍的題材,首要在意的點不是"飛快的對焦"。也不可能就因差那麼一點對焦速度,又要入手另一家FF系統,所以我不介意他的"不科學感覺"。但不是每個人的使用需求都跟我一樣,跨家用戶或正在考慮轉換(增購)SONY系統的職業用戶、有迅捷對焦需求的,他們看了可能就會去注意,下手之前仔細評估。
會真正下手買這麼貴器材的買家,不是高端業餘就是職業用戶,他們真的要下手之前,大多會"做有意義的比較",之後再憑自己的需求與結論採購,評測文只是參考,沒人會拿他當唯一指南(像我就不會去比較,無意義,因為我不可能只因一個鏡頭對焦稍慢就換家搞轉接,那是治絲益棼自找罪受)。而初學器材經驗少的人,一開始就"僅憑某某評測文"就下定決心選買這麼高檔鏡頭的,應屬鳳毛鱗爪極為罕見才是。所以ki_min的"不科學感覺話",對用戶的實質影響不大。
總之,對真的想買的人,這文章不管怎麼寫,都只是"一家之言"而已,多數還會去看"別家之言"、更相信自己手握鏡頭實拍測試的結論才對,實在不用太介意文章的行文風格,畢竟ki_min大也是人,尤其一人對眾人,文章很難面面俱到、人人覺得公平啊。
我不是暗批某些網友的言論,讀者反映一下"文章觀後感"沒啥不對。只是覺得,有些人似乎有點"要求標準太高了" ---- 這裡只是01而已,不是甚麼攝影器材測試權威網站。
wilsonabce wrote:
Sony GM鏡從來得吹,從未達到新一代高解柝力的要求,不信!自己去DXO看P-Mpix/傳感器像素,從來沒達9成半以上,你可參考Carl Zeiss Apo Planar T* Otus 85mm F14 ZF.2 或Sigma 85mm F1.4 DG HSM等, P-Mpix/傳感器象素,新一代鏡全達95%的真實象素使用率,就所謂Sony最強的85gm也就88%,新一代傳感器和相機配新一代定焦鏡起碼90%才叫合格95%才叫好鏡,88%是大三元變焦還差不多,Sony唯一達標就只有55f1.8
大大提到的這幾顆鏡頭,的確都是目前DXO分數最高的鏡頭,而這三顆鏡頭單就P-Mpix而言,FE 85mm F1.4 GM 也是36分喔

同時任何品牌的排名如下,實際上在鏡頭表現上前面30名,也就是Carl Zeiss,Sigma,Sony能互爭雄長而已

以下是Sony在DXO裡分數前五名的鏡頭
分別是5,7,13,22,37名

Canon在5DsR的高像素優勢下
最好的鏡頭在DXO排名在50名
以下表列的Canon原廠鏡前五名
分別是50,84,90,113,145名

以下為DXO表列的Nikon原廠鏡前五名
分別是31,32,36,38,52名

回看本篇所討論的三家70-200鏡頭,無論是在得分,或是銳利度上面。Sony FE的領先都有距離,其名次甚至比Canon EF 135f2這顆定焦鏡還前面

細看DXO的細項數值,在能輕易被數位修正的項目裡,個人猜測是否受限E環的物理尺寸,FE鏡頭失光普遍比較多~桶枕狀變型也較明顯
但後製難找回的項目,像是解析力和邊角畫質,FE鏡頭相較CN原廠鏡的優勢是明顯的,通光量的表現也是前段班,散景倒是沒有看到相關數值
對解析力優秀這件事編輯們是有直觀的稱讚~卻沒有特別去"感覺"到比C,N優秀也屬本份,卻大篇幅認真強調對焦不如別人?
最後再提對焦這件事情,不同系統有不同的應用方式,70-200 mm這個焦段拍運動拍賽車拍鳥常常並不足夠,拍大景大多也不夠寬,最常見的用途恐怕就是專業人像了~(或是外拍展場拍妹無誤)
您會選擇不停對焦後偏移構圖?
還是不停手動調整越來越多的對焦點?
還是會用Sony的眼控對焦輔助?
哪個方式更有效率?
以下是ki-min大大拍攝的眼控對焦示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1WmFA-uSsE
請認真思考,用70-200真的會大量"飛快"極遠極近的去拍攝嗎?常常拍完小花0.1秒內拍遠山嗎?環型對焦馬達在淺景深內小幅變動對焦點的精準度(或連續來回拉的速度?),真的沒有比"飛快把鏡片一推到底"更重要嗎?
我們只是希望編輯每次在下個人判斷之前,能有更深遠的思考
所謂一字之褒,一字之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