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0809466 wrote:
嗯? 就算是拍一張 ...(恕刪)

對啊!
拿別人的拍一張,別人的跟自己機身自定義按鍵設定不一樣有什麼關係?
啊我懂了,您說的是前後轉盤每個人設定不一樣?
可是不就是光圈和快門兩個互換而已?
我都是前光圈(因為前轉盤接近鏡頭所以我設光圈),而且鏡頭有光圈的就不需要調了
後快門(因為直接目視後轉盤就在機身上所以我設機身負責的快門)
ISO我都auto,要調的話後門中央轉盤有圖示(刪除鍵的自定鍵我也設ISO,因為我不定時會長曝想方便快速調整)
如果是A模式,前後轉盤都是光圈了直覺好調
如果是S模式,前後轉盤都是快門了直覺好調
沒什麼不順手啊,都是簡單明瞭按快門啊

抱歉!我打完字才了解您在說什麼!
你的意思是有人會設定成半按快門不會AF,是設另一鍵AF,再按快門鍵負責的拍攝,我懂了,您說的沒錯,滿多人會這樣設,尤其是高畫素機種,這樣拍微震機率會減小,我以前第一代的36MP的A7R快門很重,就需要這樣拍,後來換42MP的A7R2就不太微震了,因為快門改善了
個人認為比較有必要放快捷鈕的就對焦標準和af on對焦,手動鏡則是放大
鎖定曝光放過片位置
次要的是Iso,只好放fn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flody wrote:
個人認為比較有必要放(恕刪)

其實還有焦距設定也要放快捷
除非從頭到尾不開防手震

小弟平常拍攝的純手動/LMEA7/E環AF鏡使用率正好約1:1:1
(像今天出門正好帶了VM15純手動/VM40 1.2+LMEA7/ FE28-60)
以下是我A73的自訂項目供參考
如果樓主覺得其中超過四樣不用放快捷鍵
那用A7C就不會有啥問題
(PS:A73的放大對焦功能是跟搖桿結合,相較之下A7C沒搖桿勢必多吃掉一顆快捷鍵)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ymc861 wrote:
沒想到24-70 這枝普遍評價不優

主要是價格太貴,
真的有需要買一支二手或者水貨就好

這支除了開放光圈的邊角比較軟一點之外,
整體來說畫質並不會差到哪裡去,畢竟還是一顆“現代鏡”
而且還有鏡頭防手震,
重點是體積不大、重量也輕,
鏡身的金屬質感還有對焦阻尼都還不錯。

原廠的SEL2860或者Tamron 28-75mm F2.8,
雖然前者體積有優勢,後者是恆定光圈,
但28跟24,個人認為用起來真的差很多,
很多室內場景24都不太夠了,更別說28
此外如果有錄影需求,這兩支也都沒有鏡頭防震,
整體穩定的效果會比較差一些。

如果要一機一鏡的搭配,
個人會建議用2470/f4或者24105/f4。

當然要是你有多準備一支廣角鏡頭或者廣角打算靠手機來彌補,
那SEL2860或者Tamron 28-75mm F2.8也都是不錯的選擇。
lml640707 wrote:
你確定陀螺儀沒有鏡頭焦段資訊能作用?

所以您確定陀螺儀要焦段資訊才能用?
焦段資訊用於陀螺儀那方面呢?
不太懂原理,可以指教一下嗎。

謝謝
WOLFLE wrote:
所以您確定陀螺儀要焦段資訊才能用?
焦段資訊用於陀螺儀那方面呢?
不太懂原理,可以指教一下嗎。

謝謝

我就是不確定陀螺儀沒有焦段資訊還能軟體修正手振才問你啊.....

我只是從原理上認知陀螺儀只能紀錄擺角變化
但是沒有焦段資訊(甚至實際對焦距離資訊)我不知道軟體如何修正畫面振幅
而手動鏡是無法提供焦段和對焦距離給機身紀錄的
也許黑科技真能辦到只是小弟才粗學淺不知
或者您可以作個實驗
把自動鏡的電子接點用焦布貼上拍片
再看看拍出的影像是否可以用軟體修正

謝謝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lml640707 wrote:
我就是不確定陀螺儀沒(恕刪)

我想它修正的原理應該跟用後製軟體穩定一樣,
就是把畫面偏移的部分做反方向的修正,
然後再把跑出畫面外的部分格放裁切。

兩者的差別是陀螺儀紀錄的數據是真實相機的位移,
而後製軟體則是透過在現有的影像上,
建立許多參考點來分析,然後回推計算位移,
因此要是畫面有一個大範圍的前景掃過,
軟體後製穩定通常就會失效,但陀螺儀紀錄的資訊則不會。

不過軟體計算除了位移回推,
還可以針對視角透視變化來修正,
缺點是有時候修正完畫面會不正常扭曲,看起來反而詭異。

而陀螺儀應該就是單純計算位移修正,
透視變化這一塊應該還是要透過軟體計算才行。
我認為不用焦段資訊
即使有需要焦段資訊
但如果是軟體,應該可以事後提供吧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ymc861 wrote:
因為底片時代的一堆鏡...(恕刪)

這兩台我剛好都有
外拍人像用A73確實是因爲操控性好
能夠方便應付多種狀況
家庭出遊則帶A7C一機一定焦
輕便體積小追焦更強悍

雖然A7C自定義鍵少
但是對輕鬆慢拍來說也只是多兩個動作
善用Fn和自定菜單也算足夠
樓主狀況我覺得玩老鏡A7C足夠應付了

其它鏡頭推薦輕巧型
FE 35/1.8、28/2、35/2.8za、55/1.8za
或Sigma 24、35、65
Tamron 20、24、35
FE 24-70za買平輸或二手就好
順便提一下
A7C的錄影鍵,也可以自定義成其他功能
如只拍照不錄影,等於多了一個自定義鍵
印象中前幾代機都不能更改

A7C接上天工,用即時追蹤功能也可以抓得很緊,方便度提升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