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dA wrote:
所謂的「便宜大碗又好吃」難產。


換Sensor絕對沒什麼成本價差

對SONY而言,真正的價差還是開發系統的軟體成本

SONY可以選擇幾種方式降成本
1. 在A7m4上開發最新技術,成本攤提給未來3年的後繼機
2. 重複利用過去的軟體

如果A7m4上市時間是年底或是2022年,我認為SONY會在A7上開發新技術然後套用到之後產品

大家也別覺得這很不合理,隨便以大家的顯示卡來說
RTX 3050的硬體效能比不上RTX2080
但新的技術和特色功能就是RTX2080沒有的

所以A7m4如果上市時間是今年,可能就是重複利用A1開發的技術
如果是明年,就是新技術給後續機種套用

這才是真正開發3C商品的實際運作

絕對不會為了降低一點硬體成本,搞很多特規.....不僅不方便攤提,而且開發成本更高
A圢 wrote:
問題早在於,所謂的「便宜大碗又好吃」難產。

就是不能、無法再用減料下降成本方式,只求核心價值,像過去已上市的a7M3,因外殼半塑料、顯示器不高階等用料差,而被駡到臭頭,反而影響現階段的a7M3價值。

另外也又要有符合更廣大的便携性需求,才會改出a7C的政策。然也說到了,不然把a7SM3或是a7RM4,直接換掉Image Sensor,尤其是用上a7SM3有更高速的驅動引擎,不就可馬上成立a7M4了嗎?所以說價格會是a7S3 + a7R4 / 2,還是無法被滿意的。

最簡單的方式「量大能壓低成本」,索尼只要把a1降價到像a7M3剛上的價格,若可以行得通的話,再加碼來個RAW再次更新為V5.0,即可以選擇焦距不變的L-50MP、M-25MP、S-12MP三種畫素,就不用擔心…也顧慮到媒體容量產生的大小與其它更高規格的期盼。 如此一來目前所有台面本廠的、它廠的無反相機,都可以死光光最具競爭力,24小時不間斷連續趕工生產,一年後都還會貨供不應求 。不,應該要到…有比它更強且價格更低者出來才會停產。

記得當年索尼有次發狂,把新一代的a77M2作了一個大優惠,配合回收舊機,買a77M2再加送一顆SAL50F1.8鏡頭,舊機回收金不計在內,只要定價的一半多點就可買到:


A73是最保值的機身
由推出時的1999美金,到現在也只是長期的特價價格1699美金
它保值率可以說是近年來相機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亦證明它各項取捨做得很好

你認為A7M4價格是a7S3 + a7R4 / 2
別這麼麻煩了
請問哪代的A7M系價格是同代S系和R系水平的?

以下是各機發佈價
二代
a7ii 1999
a7sii 2999
a7rii body 3199

三代
a7iii 1999
a7riii 3199
a7c 1799
a9 4499

四代
a7siii 3499
a7riv 3499
a92 4499
a1 6499

A7M4最多只賣2499,而我估計只會賣2199,比現在A73的1699多500
甚麼a7S3 + a7R4 / 2根本不可能,而且速度影片和像素三個系列都有了,A7M4要在哪個位置突破到賣3499?

其實A坑你知不知a7M3剛上的價格多少,你以為A7M3曾賣3999美金了?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1000K wrote:
所以A7m4如果上市時間是今年,可能就是重複利用A1開發的技術


基本上SONY的鏡頭都算是流水線工序了
差異化更少的機身更不用說
以4代機身(A92)做基礎去做調整罷了
甚至可能處理器也直接用,就換Sensor和調整系統就可以了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giness11 wrote:
多年來,一直使用A7...(恕刪)

本來不太想回的,但看在後面有點要演變成賭神大戰,我不免替我們a大捏了一把冷汗。

遙想不久前a大說了a7s3不會出來了,沒多久就被打臉,所以a大請三思啊⋯⋯

錢留著可以多買幾張記憶卡
1000K wrote:
換Sensor絕對沒什麼成本價差
是的。

由我的說明,也是早就說到,沒什麼差價可言,結果就是無法去出a7M4。

但我說的「量大」好壓低成本,把a1降到比前一代價格,稍高到如75980(台灣索尼很愛用980),我認為還是可行的。

然後,不再多作行銷廣告,而經銷商要賣的很緊,即利潤不高。

它的一機製造成本,我的估計以台灣售價言,174980 x 0.85 / 2,這是我從事數位系統軟、硬體開發,一開始企劃的標準原則。其中軟體開發可以不計成本(除非牽涉要應用的專利授權金),因這是常慣吃固定人事費用的薪資,0.85是給合約經銷商的價格,再 / 2 後是硬體成本。
多分享少口水才是道!
hrysag wrote:
遙想不久前a大說了a7s3不會出來了

請問在哪兒可以看到,所指的a大,有說過a7s3不會出來?指引一下url吧!

另外,我是很希望有a7M4,這個名稱出來上市。不然按索尼定下的One mount與C、S、R三型趨勢、價格區分,可以認定不會再有A7M3的後繼代號產品出來了。要更好的,有價格競爭力的,同級上就是繼續出a7C2罷了。

要大碗好吃又便宜, 總結a1發狂降價,如現行a7M3價格,也就都不用再向隅了
多分享少口水才是道!
flody wrote:
甚至可能處理器也直接用


這是一定的,除非是到了2022年中後(新的小孩出生了)

處理器開發、軟體成本、機構成本....這就是A系列的主要成本

現在開光罩,3C等級的產品都要準備1000萬顆以上的銷量

相機就算只考慮100萬台的規模來攤提,怎樣看也不是A1可以吃得消的,這是無可迴避的

從過去經驗就知道,處理器和軟體只會後浪押前浪,管你前浪一台賣30萬還是多少,後面出的就是會輾壓
flody wrote:
四代
a7siii 3499
a7riv 3499
a92 4499
a1 6499

A7M4最多只賣2499,而我估計只會賣2199,比現在A73的1699多500
甚麼a7S3 + a7R4 / 2根本不可能,而且速度影片和像素三個系列都有了,A7M4要在哪個位置突破到賣3499?


我預期A9m2在A7m4推出後,定位會有點尷尬

不過這也就是SONY把新機拉到2499的好理由 (我猜屆時A9m2除了20連拍,什麼都被A7m4輾壓)
1000K wrote:
我預期A9m2在A7m4...(恕刪)


A92可以視作企業客戶特殊供應款
亦是四代機身的實驗體,其實定位和1dx3相似
1dx3是佳能無反對焦性能實驗機,後來的對焦性能移植到r6,性價比一下子大量提高
A92推出時間不短,而且電子產品次旗艦以上等級在新產品出來以後基本都要大降價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flody wrote:
電子產品次旗艦以上等級在新產品出來以後基本都要大降價


A9M2 有大幅降價,我就不會買 A1. 現時 A9M2 仍然要HK29,000

早兩個月前當賣掉 A7M3, 賣掉Z6II, 上望 Sony 機款最接近自己要求是 A9M2, 好幾次錢已拿好行到店門口,最後一刻也買不下,心想次旗艦要 HK$29,000 ,比 R5 舊但比R5 還貴,如果下降至 HK$24,000 水平我應買了 A9M2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