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A77/A65最近的ISO測試!!


新米少尉 wrote:
這個問題就很大了.....(恕刪)


其實您把問題複雜化...答案很簡單... 就是 true/false
一是您的論點只有您認同,反映在銷售量上....您的結論成立
一是您的論點多數人不認同,反映在銷售量上.... 您的結論有誤
您再想想....
不過先恭喜您....找到心目中的好機... 攝影知己... 天涯良伴...
我記得以前看 THG上面有講過一句話, 大部分的使用者一直期望 AMD維持第二就好,

認為這樣 AMD才會維持低價又效能不錯,這樣反而造成AMD業務推展的困難性,小弟認為現在的狀況很類似。

今天如果Sony又發神經開始重啟 Qualia project 真的去造了一台足以作一個技術世代表徵的DSLR/DSLT,

這個不是市場所期望的,也不是現在的sony玩得起的東西。

在可能的價格帶裡面造出成本比人低,可以有所獲利的,才是他們要做的

所以才會有這一系列的機器出現,不過小弟又不是索尼的股東,當然也是期望越少人買越好,這樣才有機會撿便宜。

至於嫌貨才是買貨人,這句話小弟從小聽到大,真的有買的少之又少,笑笑就好。
Qualia 會收掉是因為價格太貴了, 而在那個價位帶的買家通常也不會看上SONY

A77和同級機相比價格不算貴, 只不過在衝高規格和功能時有些瑕疵沒注意到
hotscalefly wrote:
其實您把問題複雜化...答案很簡單... 就是 true/false
一是您的論點只有您認同,反映在銷售量上....您的結論成立
一是您的論點多數人不認同,反映在銷售量上.... 您的結論有誤
您再想想....
不過先恭喜您....找到心目中的好機... 攝影知己... 天涯良伴...


其實我是不認為我的結論跟銷售量有什麼太大的關係啦,
畢竟我是個沒什麼影響力的人,
就算論點正確或是錯誤...最終都不會對銷售量有所影響.
而且每個人下結論前的諸多考量都不盡相同...

不過我相信沒有像我們想這麼多的大有人在...呵呵

總之...市占率...的確是人的問題~
大家會對 A77/65特別有興趣,是有人把它說得太神了,彷彿APSC機王已然生成,
加上NC都好像放大假去了,所以激起一堆人的好奇心.
對消費者而言,2萬元的機子,iso差一點是可以接受,因為它就是紀錄生活
但會買4萬元的機子,表示他對品質有所要求,絕不只是為了12連拍,或是高畫素,
iso差一點就失去了意義,也許,等進階到會買中高階機時,就會更了解.

魯獅 wrote:
大概拍鳥人才需要每秒...(恕刪)


大帥, 小弟不止一次看見閣下說1000萬像素已經很足夠, 不需要將像素再加大下去.

小弟有點認同, 也有點不認同.

首先要決定的是你看照片的習慣. 是在顯示器, 還是4R照片?

小弟差不多99%時間都是在顯示器上看照片的. 小弟家中的是已停產的30"LCD. 像素為2560x1600

以小弟現在的NEX5為例, 照片的解像為4592x3056. 放在30"上看Full Screen, 壓縮率為1.79. 如果將24M的照片放6000x4000放在30"上看, 壓縮率為2.34. 相反, 以舊的DC拍的照片, 有些照片的大小比顯示器上看更小了. 即是我們是在放大照片看.

相信大師一定明白當中的關係.

小弟認同大師的地方是, 假如你的照片真的是合焦, 對!1000萬像素足夠你去沖照片, 也在顯示器上看出好照片. 不認同的是, 假如你的照片有一點點不是那麼合焦, 有多餘的像素便足以令你在看照片時看似合焦了. 跟據這樣的原則, 像素越大, 對成品是一定有正面幫助的.

至於那些一定在看100%的人, 我真心想知道他們是如何看照片的.

小弟是香港人, 已經儘量在用白話文去寫, 不明白的話, 請告訴我.
魯獅 wrote:
大概拍鳥人才需要每秒12張的高速連拍吧!
像我拍活動,偶爾用3.9張的連拍拍個幾秒,回家後刪掉不要的照片都刪到手酸了.


其實如果會需求要拍攝"高速運動中的一瞬間"的話,
可以利用高速連拍來讓成功率上升.

例如:
棒球投手投出球的一瞬間
棒球打者擊中球的一瞬間
籃球扣籃的一瞬間
足球射門的一瞬間
守門員擋球的一瞬間
賽車急速過彎的一瞬間
....

有高速連拍的好處是,
可以從這一連串的照片中,
挑出一張你覺得動作演繹得最好一張來使用.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像魯獅大一樣是大師,
能夠單單使用一次快門就完成攝影.
必要時刻可以有這樣的工具的確是相當的便利.
當然...缺點就如魯獅大說的照片刪到手軟,還有犧牲快門.

沒打算強調高速連拍有多好多神,
不過的確是像光圈ISO一樣,
有的人會用到...但是有的人不會~
需要的時候,有它可以很便利,沒它就靠技術了.
不需要的時候...它就像空氣般的存在.
是不是必要,取捨當然在自己.
新米少尉 wrote:
其實我是不認為我的結...(恕刪)


需求是相對的....
超高性能的跑車如果賣的跟TOYOTA一樣價錢銷售量未必大過TOYOTA
為何?
跑得快路面不佳底盤故障率高
跑得快一家五口出門坐不下
跑得快汽油吃得相對多
跑得快維修保養相對貴.....等等等

在大力推崇跑車性能時拿房車來貶得一文不值.....這不是道理
強迫大家接受跑車有多好多好也無法引起共鳴
考慮到多數人需求才是市場真正贏家
考慮到多數人需求才能做出真正評論(刺客大讓小弟佩服)
當然有些人喜歡電電享受例外.....
怎麼好像S版的炮文總是比C版/N版的多?
特別是某一家(1)推出新機器...另外那家(2)還沒有...但那台新機器的性能規格上是比(2)的同價位機器強的.
這時候(1)版的炮文/酸文就很多了...
以上情況在各版也有出現...怎麼這裡的特別嚴重??
hotscalefly wrote:
考慮到多數人需求才是市場真正贏家
考慮到多數人需求才能做出真正評論(刺客大讓小弟佩服)
當然有些人喜歡電電享受例外.....


這個嘛...不見得考慮到多數人需求的一定會是贏家...
就是像TOYOTA的同等級款跟其他車廠相較是否大勝?
如果配備相近跟對消費者的需求相近,
那是不是應該等分的瓜分市場??
如果不是...又為什麼它會是大贏家??
真的...主觀意識這東西是很神奇的...

另外,小弟也很佩服刺客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