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sson wrote:
沒用過別亂說...(恕刪)
細節喪失是晃到造成的?整個區域都被抹平了
不知是多框的問題還是高iso抹的差的問題
多框是未來的趨勢,但不要只流於噱頭而已,演算法要更Smart
odenshop wrote:
5d3 vs a99 單單以拍影片來說
是否已經勝出了?
A99有拍攝30分鐘時間限制嗎?...(恕刪)
pony25877 wrote:
吉姆林大大,原廠鏡頭...(恕刪)
Jahaha wrote:
Minolta鏡頭不知道可否支援?
唐小見 wrote:
千等萬等就等吉大這篇...(恕刪)
。Jahaha wrote:
想請問吉姆林大,關於低ISO純淨度上,與A900比較何者為優呢?
。jim567 wrote:
感謝吉姆大的解說~難...(恕刪)
。
吉姆林 wrote:
過去我一直以為SONY的握感是從A77才開始進步的,沒想到2007年當時的A700這在方面早有不錯的評價,所以後期的A900、A77、A57到小編手上的A99也有同樣的水準,簡單的說就是握把造型凹凸有致,且深度也剛剛好;停止拍攝時可以「中指」勾住握把稍作休息,進入拍攝握姿時中指、無名指及尾指也可完全貼合在握把上,表面蒙皮止滑的效果還不賴,且蒙皮範圍從正面一直延伸到側面及機背。
)ASRAAM wrote:
此外之前我用A900時一個很困擾的缺點在A99上依然沒有改進
就是關於機身上的AF/MF與AEL鍵問題.
水平那組AEL鍵有特地用一個突起結構框起來,用手摸就能分辨這兩顆按鍵的差異.
但垂直手把上那組,常常會有手指不知道是按在AEL上還是AF/MF上的問題
應該把AEL鍵也如同機背那個一樣,至少用一圈突起圍起來區分出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