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lai wrote:另外,在加兩倍鏡的狀況下,您堅持相機還是能用最大光圈f2.8,那是否我也可以調整控制縮一級或兩級光圈?來獲取更大的景深範圍.如果不能,為何只能回到最大光圈? 關於這一點...使用者願用哪一個光圈當然是可調的,但就是只能被限制在增距之後的最大起跳。以我言為求有好質地、好細節,如用相同快門、相同ISO,光圈就是有變來變去的去改變景深的,只要不遇到過暗真的GG都很行。另實情相機上,也是偶爾在進行式當中,會由觀景窗看到,突然類失控現象,亮度突變大很多再縮回。
vigun wrote:還是那句話我超羨慕AdbA...(恕刪) 用增距鏡的狀況是F值也會變(就是虛化也會變)所以可以先不計算TT值通常是鏡片之間損耗,但孔欄尺寸不變,像加上ND或100STF的情況就是直接減T不減F
AbdA wrote:如用相同快門、相同ISO,光圈就是有變來變去的去改變景深的 用M模式下,光圈就沒有跳來跳去的問題了,要實際驗證的話,這倒不是問題.另外,稍微多嘴一下,不要太去在意ISO值,如果曝光不足,帳面ISO只是好看而已,一拉亮噪訊全出來了,再除噪下去,細節也喪失了.這裡是您們Sony的大樓,就不再多嘴了!晚安!
AbdA wrote:另外有一種叫「減距鏡」 和增距鏡相反降焦距降像場,光圈增加只是必然結果,但補償不了像場損耗的畫質希望你可以確實明白「增距鏡」和「增光鏡」有對像場做成變化這事實,別再給別人傳播不實資訊
mm-lai wrote:光圈同樣設定在f5.6,同一個場景,在快門跟ISO固定下,比較兩個畫面的曝光度就知道了 不!我談到的,是使用者可控光圈範圍內,不能如言去比所得的曝光度,只是可用「AF中光圈驅動」功能,在補助對焦性能的加強上。但使用相機的ISO寬容度佳的話,可以壓低曝光度來拍,事後在後製加亮去補強,不會產生怪樣來取得正常,相比不同光圈、快門與相同ISO的成果,如前面我的貼圖,就有提供RAW檔,可以抓下來搞一搞,看看自己的成果會變如何。
T之歌 wrote:T值通常是鏡片之間損耗,但孔欄尺寸不變,像加上ND或100STF的情況就是直接減T不減F 我覺得增減距都用T值去理解會比較簡單啦光圈孔徑不變,加上2X增距,SENSOR收到的光強減弱,不就等於在光圈孔徑不變時增距鏡幫你把2.8耗損成5.6?實際上你各位拍照時參數設定時是看T值光圈才對只是除了極少數情形的時候T跟F沒什麼巨大差別,所以才都用F值光圈在溝通
T之歌 wrote:對你的不實資訊作出指正,是不和諧表現? 這麼說,不就太自大為是了吧?然我沒有直指說「你不和諧」喔,是在要注意罷了!就如你說的,人家的是不實資訊,那你的就是喔?可說不認同,再去找實務,還來得比較正道,因理論與實際總有達不到之實,然也有可再修正後之實,如用修正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