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AP wrote:的確,樓上的想太多根...(恕刪) 太精闢了,拿口徑出來壓人太壞了但萊卡到底是怎麼做到,讓全幅鏡頭那麼小顆?我想答案會是“手動鏡”,但即使是手動鏡萊卡的大光圈鏡頭還是出奇的小...,這光學技術很不簡單第二謎題是萊卡的感光元件是如何解決邊角難吃光的問題?微鏡的部分大家都在做了,但卻只有萊卡能做成短鏡後距的系統柯達展現出迴光返照的威能?富士APS-C感光元件,對應萊卡鏡都要數位修正了...
SKAP wrote:的確,樓上的想太多根...(恕刪) 目前看起來最有希望能用的應該定焦E鏡比較有機會像Nikon 35 f1.8在FF上勉強能夠用,但周邊畫質也下降很多還有24ZA比其他E鏡距離Coms遠很多,不知這樣的設計有無玄機24ZA跟萊卡鏡的設計還真像A環FF鏡/A環APS鏡/E環24ZA
nsx0831 wrote:個人很希望有,但目前非常懷疑。e-mount那麼短的鏡後距,廣景鏡要做到入射光線比較垂直而且可以cover整個FF成像圈,整顆鏡頭不知道要做到多大。看看24/1.8 ZA的size就知。除非sony CMOS的微透鏡有什麼突破性的進步。... 是嗎?鏡後距短才好做廣角鏡吧一般而言跟鏡後距相等焦段的鏡頭會是體積最小的Canon EOS-M系統鏡後距18mm, 有餅乾鏡22mm F2.0Panasonic M43鏡後距20mm, 有餅乾鏡20mm F1.7如果焦距遠低於鏡後距就要用retrofocus設計, 體積一定小不下來換句話說全幅的NEX鏡頭一定不會小, 大概還是跟DSLR差不多, 這樣等全幅的NEX似乎也沒什麼意義如果有跟傳說中的D600類似規格的DSLR還比較實際一點
meridian wrote :是嗎?鏡後距短才好做廣角鏡吧一般而言跟鏡後距相等焦段的鏡頭會是體Canon EOS-M系統鏡後距18mm, 有餅乾鏡22mm F2.0Panasonic M43鏡後距20mm, 有餅乾鏡20mm F1.7如果焦距遠低於鏡後距就要用retrofocus設計, 體積一定小不下來.(恕刪) 這兩顆等效都到35-40了不是廣角鏡了RF鏡頭的廣角都是大角度入光的設計這對底片可以, 感光元件可不行追求畫質逆焦才是比較好的選擇否擇你看E16mm被做成什麼樣還要加轉接變大畫質才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