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phyrWu wrote:聽起來很有道理 ,但如果有詳細數據 打個比方,很多人是只有1機1鏡,或1機2鏡,這些人的鏡,超長焦應該是少數吧?或是沒入手超長焦。這就表示超長焦段是比較少人使用的。請您回答,是或否?小弟認為是的。統計!全世界的人一起算,如何統計?還有老鏡,新鏡,2手鏡,好鏡,壞鏡,堪用鏡。只能考邏輯推算囉。
gelinma wrote:打個比方,很多人是只...(恕刪) 聽起來有點道理 ,但個人前面也說了別忘了還有其他種類的鏡頭相比之下長焦鏡還不見得是最少人使用的另外這邊說的 70-200 應該只算長焦還不到超長焦那門檻應該又比超長焦要來得更低一些才是猶記得當年 SDF 流行的一句話 "是人都要來一管" ...
ZephyrWu wrote:聽起來有點道理 ,但個人前面也說了 不是最少人使用啦,是相對少人用啦,跟標準和廣角比的話。補充,我也有顆70-300的,XD但卻是選擇能使用之中最便宜的,有就好了,XDDDD
ZephyrWu wrote:所以您就代表所有消費...(恕刪) 有些人就老愛以他的觀點當成全部的人的觀點照他所說....S家買70-300 70-400的人不就都是笨蛋 反正只要有50mm左右就好這也難怪啦....S家 A接環玩到現在還是那幾隻...也根本不用出啦..反正沒多少人會買來用C/N都在出心酸的...反正出了也沒人買...就很奇怪哩...怎麼S社的市佔老是敬陪末座照裡說C/N出這麼多沒人買的鏡頭應該會被自己的庫存還是研發費用拖垮...怎麼長焦還越出越多市佔老是文風不動....照裡說聰明的S社應該是現在第一名才是,他們都沒有亂花研發成本.去做這些沒人買的長焦鏡E接環玩到現在也幾年了...就那一管55-210 不然就是18-200又如果照某些人的說法...S社根本頭殼壞掉幹嘛出這個長焦的鏡頭 而且還出了好幾隻一樣焦段的有人老愛把單眼當DC來玩...這也難怪囉...DC拍出來的跟拿NEX拍出來的東西也沒太多差別...對某些人而言...鏡頭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當然啦...有人拍了好幾年都還是入門消費者另外 ...覺得長焦無用論的人...最好可以去看看好一點的長焦鏡所表現出來的東西對於入門者來說可能長焦使用率低...對於進階的使用者來說長焦的使用性不會比24-70來的低有機會看看小白G的大樓吧...當初會從M留到S 也是為了這管當年的優秀鏡頭..為何某俱樂部的人會說"是人都得來一管"不是隨便說說打哈哈的PS:這管70-200 f4上市小弟可能也會考慮入手.畢竟NEX只有這一顆選擇.目前55-210那顆還是有點..遺憾...拿這管搭16-70應該剛好含蓋整個常用焦段
不必圍著輕鬆騎那個入門鍵盤消費者的觀點,不用理他一般kit鏡都是等效24~80左右(有多有少), 從廣角到望遠都包了;常見的雙鏡kit組也是另外搭一隻長焦鏡;(當然也有搭定焦的)更不要說一般常用的旅遊鏡也是包含長焦的部分;拍小孩表演當然更是少不了長焦囉只有特殊人士才會局限自己在50mm以下的焦段, "真正的"入門消費者當然從短到長焦都用爽爽囉
pocketmon wrote:另一條路是找到新的材質高折射低色散的材質(好像違反物理...) D大說的很詳盡但讓小弟用更簡化但不精確的方式試著描述一般的鏡頭是折射式 200mm 基本上就是從主鏡片(通常是第一片/群)中心到底片平面就是要 200mm以上(平行光線從主鏡到對焦點 光線走 200mm)反射式並沒有違背這個原則, 而是把光線在鏡桶內來回[反射]兩次--->同一段路走三次所以鏡統可以剩 200/3 ---> 67mm回到折射式, 我們假定在 200mm 的一半 100mm處 再加一個凸透鏡, 角度更收斂, 就可以聚焦在150mm處---> 鏡身就縮短成 150mm, 咦, 可以搞好幾次嗎....可以的例如一個常見的兩倍鏡 大約只有20mm 那我們把 50mm 的鏡加兩個 2x鏡---> 長度 50+20+20 = 90mm但是效果是 200mm原理沒錯, 但這種的結果, 光學上所以有要注意的東西 通通不可能顧的到DO 鏡其實沒有什麼新原理, 只是找到色散更低的玻璃, 讓同樣(弧度)厚度的凸透鏡可以讓角度折的更利害也就是縮的更短,當然在同樣鏡片厚度(體積重量), 可以做到更長焦說的白一點, 天底下只要是現實存在的 就是符合物理 (這是悖論)所有的東西都是 金錢 重量 時間 效能 的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