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len wrote:
拍鳥這部份有一定的難度在
第一部份是機身能力要夠
第二是鏡頭群要足
第三是經驗要有..(恕刪)
說得大致正確,但不是"鏡頭群要足",精確一些該說"長焦鏡要足"。
由Sony A9發表會的"室內體育館"場景設計,與100-400mm同時推出這兩點來看,A9目前似乎"志不在飛羽族",而是體育記者與各類運動題材。
我想來日,Sony無反FF會有比A9更強對焦追焦的機身出現,也會陸續推出 500mm ~ 800mm 的鏡頭,屆時才是Sony"魔掌伸向打鳥族"的時候。
對焦追焦,其實是機身+鏡頭效能的綜合體。單反機種目前在Sensor與副反光鏡模組偕同作業之下,加上NC兩家長焦鏡頭多年功力加持,高速動態追焦表現仍比Sony無反好些。但假以時日,單靠Sensor處理對焦的無反必會追上、甚至超越,因為電子研究通常"不知其極限所在",但反光鏡帶來的"震動、黑屏、關節磨損移焦、機械動作遲滯"則始終無法大幅擺脫,這是先天的桎梏 --- A9的出現,雖證實這態勢的此消彼漲,但仍不足以"革命成功"看待。
長焦鏡利潤高,賣一隻可能比兩三隻暢銷鏡還要好,但客群畢竟是相對少數,總體利益不如低價相機,這道理如同TOYOTA賺錢最多的是小客車而不是高價跑車一樣。所以Sony在行有餘力之後才會顧及"長焦打鳥"這一塊,是可以理解的,更何況,無反長焦對焦技術的研發,也得循序漸進才辦得到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