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FE 與 Canon EF/Nikon F,價格比較表

感謝樓主整理,網路討論就是會有很多堅持挑一些無關緊要的點爭辯的人,不過雖然平輸或二手很便宜,對於只買公司貨的人來說,看了半天還是買公司貨。我多年都只用sony,對sony的鏡頭當然是只有恨鐵不成鋼,希望好鏡多出一點,像是一些各家廠牌引以為傲的特殊鏡頭(f0.95啦、長焦的大砲啦),Sony還沒有(雖然我也不會買),看您整理才發現原來Sony也沒貴多少。個人覺得便宜個幾百一千對一顆四五萬以上的鏡頭不會讓用Sony的人想要轉接,東西要做得好比較重要。
nathanlai wrote:
感謝樓主整理,網路討...(恕刪)

+1


樹大招風吧
樹大招風+1
nathanlai wrote:
感謝樓主整理,網路...(恕刪)
r121 wrote:
的確應該比平輸價佳能...(恕刪)


平輸價格就很難比了
漂浮不定的 哈哈

我可能會列入參考
看看有沒有空來找看看
唐小見 wrote:

平輸價格就很難比...(恕刪)
水貨的部分,建議以北、中、南各取幾家有名,售後服務風評不錯的水貨商(但無需公布店家名稱以招來爭議),取其售價平均值來作為水貨的價格基準,這份table將會就更有參考價值
trochus wrote:
唐大整理這份table,其實受惠的不是只有Sony用戶,而是NCS三家用戶在添購鏡頭都可以省去一些做功課的時間,先給予其熱情鼓掌,辛苦了...(恕刪)

整理這種資訊的確很花時間,要給樓主一個讚
但是受惠的應該只有SONY用戶,因為只有SONY機身可以轉接
我是N家用戶不能轉C/S的鏡頭,所以我不需要關心C/S鏡頭售價
再談到自家鏡頭,樓主標的都是牌價,通常只在官網或購物網才標這價格
而購物網常常有折扣,所以嚴格來說只有官網賣這個價格
...N家用戶應該沒有人會去官網買,因為它貴了很多!
只是單純要比較也只能比官網的價格,這樣客觀但不實際

SONY給我的映象是價格很硬,年底百貨大戰它幾乎都不參加
C/N兩家只有燒燙燙的新品才會這樣賣
這兩年感覺好一點,原廠也有促銷活動,價格應該會慢慢變得親民

MJ6 wrote:
SONY給我的映象是價格很硬(恕刪)


首先要謝謝小見大辛苦整理資料,對於要跳家或是想轉接的都是很好的參考資料。

至於MJ6大大所提的SONY價格很硬,這也是事實,小弟自從S家的第一台無反2010年的NEX5使用至今,對這一點是感同身受,S家也有便宜的鏡頭,但幾乎都普普,沒有什麼平價好鏡這一回事,而好鏡頭一定高貴,光看訂價可能跟C/N家差不多,但若是要買公司貨,外面店家可以給的價格都非常硬,不像他家同樣是公司貨,有的可以殺價一萬以上...然後最糟糕的是有些鏡頭不怎麼樣,卻又很高貴(惡名昭彰的24-70F4)。
(而且E環還有個嚴重的問題:APS鏡頭太少,少數不錯的又很貴,所以後來我又跳回N家,等A7系列上市後才又跳回來,現在FE鏡頭不少了,只要肯多花一點錢買鏡頭,整套機身+鏡頭,對我來講還是很有競爭力,畢竟S家的機身很強,又比對手便宜許多,而且最重要的是有些功能也只有S家才有,例如眼控、連拍...)

wjmwang wrote:
而且E環還有個嚴重的問題:APS鏡頭太少,少數不錯的又很貴...(恕刪)


實際上
C家有20顆 N家有21顆 S有16顆



而扣除重覆焦段
C家有11顆 N家有17顆 S有14顆



索並沒有明顯得少於對方

所以我一直認為這個說法少了一個最準確的點是
「SONY 沒有1755/2.8這個焦段的大光圈標準鏡」才是大家重視的
痞客邦: http://stfeelva0802.pixnet.net/blog
MJ6 wrote:
整理這種資訊的確很...(恕刪)

對! 這些資訊對索家用戶(或即將跳入索家者)才有用,其他的人都是喊燒喊冷而已。

=======
索家用戶選用鏡頭,最常被網友拿來比較的,就是價錢與素質。本樓談的是價格,但某些網友也提到鏡頭素質表現,只是似乎有"不切實際"的觀念,以為看了鏡頭評比網站的實拍照片就叫"實際"。

簡單以A73用戶選用35mm定焦鏡為例,你是在 (A)A73+原廠FE3514 與 (B)A73+某轉接環+C家EF3514 之間選一個,又不是在A73+FE3514與5DSR+EF3514兩個完全不同系統之間選一個,那..去看5DSR+EF3514的照片做啥? 參考價值不大。真要參考也應該去看A73+轉接環+EF3514的實拍表現才符實際。

====放下鏡頭素質問題,回到本樓主題 ======

甭說鏡頭價錢在市場實務上很難精確比較,就是實際使用上,鏡頭選用的"成本思考"也不該"只是鏡頭價金"這麼簡單。怎麼說呢?因為有些人似乎忽略,轉接就是一個大成本。

不談特例大體而言,非純手動轉接至少需付出四種"成本":

1.對焦性能多少有些減損 2.重量體積累贅 3.提高故障率與精神負擔 4.轉接環價錢(買第二顆同環鏡之後不計)

我有手動自動兩個轉接環,買三年了,當初花錢的感覺早忘了。惱人的是,只帶鏡頭忘了帶轉接環出門、這種事竟然發生過好幾次,每次都暗自咬牙猛幹自己好幾聲,所以就越來越少用轉接了,這就是我的"成本"。這種成本感受每人不太一樣,但在選購評比上,絕對是一種負分。

檯面價錢,只是選用鏡頭評分項目、影響選購因素之一而已。但是千萬記得,一旦採用轉接方式就要把"轉接負分"算進去,這樣才是實務。

唐小見 wrote:
「SONY 沒有1755/2.8這個焦段的大光圈標準鏡」才是大家重視的(恕刪)


小見大講到重點了...拍照久了,若想要在畫質上更進一步,除了定焦之外,就會想要這個大光圈變焦鏡...E環APS一直都沒有,甚至在16-70F4之前,連畫質還算不錯的標轉變焦鏡也沒有,反觀那時C與N家除了大光圈標轉變焦鏡之外,也有類似15-85這種畫質/價格算平衡的好鏡頭。在A7上市之前,我原本已經對S家的無反幾近絕望了,還好有A7系列橫空出世,而且FE鏡頭出的比APS兇猛多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