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 wrote:
我覺得SONY在怎麼說雖然是承接MINOLTA的資源
但畢竟是個剛進入DSLR領域的新人
要一個新人剛開始就做足所有的產品線有點難吧
C/N也是發展多年才有今日的規模
當年MINOLTA剛推出AF的A7000時可也不是馬上就所有產品到位
我想應該要給它些許時間吧
而且一開始就使盡全力 以後還能端什麼菜出來啊
先等a100上市以後再評論它也不遲
我倒是很希望SONY可以推FF機 解開手上35的封印
不要以為α100是Sony自己短時間內搞出來的,去看看寫真迷KM版,把Sony宣布與KM合作的新聞翻出來,那時很多的傳言都已經成真了,所以α100是Sony與KM合作開發一年的產物,Sony也不能算是新人,以他們的品牌而言的確是(雖然有討論證實Sony過去就自行開發過DSLR),但是不要忘了從KM過去Sony的人,不是只有工程師而已,各種人才都有到Sony去的,Sony是以KM的基礎、KM的技術與資源結合Sony自己本身的技術來開發Sony的產品,很多人說α100沒有Sony Style,我想其實是α100沒有KM style,光是LCD左邊那幾個鈕那邊改成波浪型,LCD外框做成弧形以讓相機機背放在桌上時LCD不會直接接觸桌面,這些都是Sony Style的具體表現!KM的設計者沒有那麼細膩、時尚。(當然KM也不會把接環弄一圈橘色的然後大肆宣傳用了哪一種特殊原料,這也是Sony Style)
並沒有不給Sony時間,只是當年給了KM時間,KM卻依然讓用家失望,所以我對α100也沒什麼期望,只希望閃燈不會爆,相機不會用了半年後開機拍第一張快門就卡住要重新開機才能再拍,7D,5D有的種種「風濕痛」不要延續到α100跟明年要出的那台上面就已經謝天謝地了。只是,在給Sony時間之後,Sony能不負用家的期望嗎?KM的不足與弱點在哪裡,Sony應該很清楚,一切都要指望Sony的決策者了。
「而且一開始就使盡全力 以後還能端什麼菜出來啊」
這句話我無法同意,當年KM的處境就是即使用盡全力,也不保證可以在DSLR的戰國時代中生存,這個處境換成Sony也是一樣,當你的產品做不到能滿足這種類型的用家時,就只能向Pentax一樣只做某些類型的市場,而C,N則會繼續一點一點的壓縮其他小眾市場的空間,對Sony來說,使盡全力都不見得能真正獲得全球20~25%的市場佔有率,如果Sony還要延續KM的策略的話那搞不好過幾年KM的相機部門會再被Sony賣掉...(希望Sony不會那麼愚蠢,畢竟KM的策略只是告訴我們他們沒有心繼續經營相機市場而已)
期待明年發表的機身與鏡頭,當然如果也來個roadmap那就更好了

我當然知道a100根本就是M早就設好再給sony稍稍修改一下的
我只是想說以一個剛推出DSLR的廠牌,雖然是承襲M但也至少推出21隻鏡頭了.
我看他門能確保這21隻鏡頭能順利量產不缺貨就已經算達到先期目標了吧.
M當年就是因為鏡頭產能開不出來,D7D和D5D賣得好卻買不到鏡頭,白白便宜副廠

以現階段而言我只希望他的鏡頭產能可以維持穩定不缺貨
那幾隻菜頭可以真的有菜頭的水準就足夠了(AF,MF沒差)
真的剛出世就畫一塊很大很大的大餅我覺得沒意義也不實際,穩健點還是好的
另外,你剛剛提到機身的問題我想也是要等正式量產機面市再來討論不遲
沒拿到手上誰知道他會不會改進以前的問題或又有其他毛病???
至於銷售策略, 我敢肯定SONY和M的思惟及方法是全然不同
SONY連東西都還沒出來就已經大打廣告戰,M是東西上市很久都還不見孵出一個廣告來
他可以吃下多少市佔率我不敢妄言,但要像WALT前輩說得這樣似乎也不可能那麼慘
至少我認識的很多朋友都為了可以防手震的蔡斯T*已經拋掉手上的系統了
而且如果哪家有啥鏡頭別家就一定要跟進,那每家的鏡頭系統不是太繁雜也太難辦到
N有105 vr macro但C沒有 105 DC和135 DC 這兩管C家也沒有啊
M家的STF和500 RF目前還算是獨家
P家的LE和SMC鍍膜技術他廠要追上也還有很大一段距離
而且套一句你曾經說過的:鏡頭那麼多你也不可能全用到,他廠常用的幾隻M家也有也不遜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