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Planar T* 50mm F1.4 ZA SSM‧測試報告

tessar wrote:
借一張網路上的圖,A...(恕刪)


A指的是球面像差修正適中的情形,沒有二線性,但乍看之下也不會覺得散得很漂亮
C則是STF透過特殊光學結構形成的散景,會比球面像差修正適中的散景還要更柔順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沒用過Sony機器,不過半透鏡的機種其相位對焦並不是由感光用的CMOS擔任,自然就有機械上誤差的移焦可能,所以這棵鏡頭的f1.4 - f4的光學性能在這篇評測中,應該是被機身的相位對焦精度所犧牲了

說實話應該用手動對焦+Liveview放大來確認合焦,才能確認真實的光學表現,不過當然這與實際拍攝的使用情形不一定相符。
http://www.flickr.com/photos/sammifang/
我還是擔心這隻50ZA有 跑焦 的嫌疑。以下是無忌的色友自行拍攝的(F1.4,ISO200, a99/LR4.3):



100%截圖:

Tristonice wrote:
我還是擔心這隻50Z...(恕刪)


相同光圈全開情況下
相對吉姆林大的湖面那張光圈比較圖第一張
這張就銳利不少 雖然紫邊很嚴重

的確可能有移焦
不然以這顆全開的畫質應該不會這麼不堪

建議吉姆林大可以再配合a99拍攝遠景
mf加上live view的放大對焦功能 確定是否準焦

tessar wrote:
借一張網路上的圖,A...(恕刪)


A是理論上無像差鏡頭(Perfect Lens)。
B是過度修正的正球面像差(Over Correction),有二線性,九成現代鏡都這樣。
C是修正不足的負球面像差(Under Correction)。

球面像差會帶來移焦、反差下降,所以相關測試中說鏡頭在大光圈顏色變淡,因為大光圈的殘餘像差降低反差。但修正以後會伴隨有二線性,兩者很難兼顧。

Tristonice wrote:
我還是擔心這隻50Z...(恕刪)

Tristonice 大:

您這樣就是微後移,所以您看到是偏紅的色散部份。
從嚴重紅色散=>微紅色散=>正確焦平面=>微綠色散=>嚴重綠色散,但這個變化的對焦行程的間距是很微小。



個人試驗最好檢測方法還是用LV放大手動對焦,這樣比較可以知道到底是相位對焦問題,還是鏡頭本身性能問題。





胖獅 wrote:
抗耀光性不佳

開放...(恕刪)

Canon 1.2L 也要4.8W一顆
Zeiss 1.4 收你4.3W還真不知道貴在哪裡
flicker上 SAL50F14Z的照片翻一翻,實在看不出這呢鏡頭哪裡不好

不知F2.8+72mm以上的鏡頭哪顆有辦法做抗曜?

zeiss planar 1.4的特點是平均的高解析度,開放光圈時一向是邊緣優於中央,所以才會有回文者要求用焦平面景來測鏡頭
一但縮到2.8就是中央到邊緣都銳利,回去看看sony flicker的示範照
幾乎都是CF及室內棚就是告訴你它的主要用途,那用這顆來拍淺景深時的照片,主體與散景的適當落差也是很多人讚美的部分

很多CN家都有zeiss planar 50F14這顆,個人搭配d800用過也是讚聲不斷
不知為何回到S家50自動菜上市卻罵聲不斷,難不成認為ZA planar 不比 ZE/ZF planar,只能說CN家職業攝影師比較多,能夠在對的地方使用對的鏡頭,自然
看到的都是優點,都是物有所值的地方

MTF看一看,,你拿SAL50F14, F1.4下中央解析度早就超過SAL50F14Z,又只賣5K,why ?????
順便一提在SAL50F14Z開放光圈下中央解析度輸給邊緣解析度用在APSC上會更糟優, 看不到好只看到更多的壞..

Mobile01 Care wrote:
Canon 1.2L...(恕刪)

這位大大您好
這些缺點是這篇評測文的論述
我也是針對這篇文做回覆
謝謝

至於 開放光圈的展演 後來也有許多大大提出這樣並不能確實展現出實際畫質與銳利度
不過 那也是後來的討論
文章所表現的 的確是不怎麼...

http://www.sonysdf.com/alpha/viewtopic.php?f=10&t=82890

http://www.sonysdf.com/alpha/viewtopic.php?f=10&t=82611


有兩篇sony大本營的實拍
看起來是挺不錯的

有時候就是這樣 測試是一 回事 實拍又是另一回事...
那鏡頭才剛出 也只能用當時現有的資訊去做討論摟~


至於價錢...確確實實是很貴
如果是做F1.2 或是 35mm f1.4 這價格不會有人說話
可50mm f1.4實在太多太多其他的同類型焦段了 一比之下 很難跨過那個既定的印象價格...

總之 你喜歡就買搂^^

Mobile01 Care wrote:
F2.8+72mm以上的鏡頭哪顆有辦法做抗曜,
zeiss planar 1.4的特點是平均的高解析度,開放光圈時一向是邊緣優於中央,...(恕刪)

Mobile01 Care 兄:

就小弟經驗CONTAX時期SLR鏡頭群來說,ZEISS的T*在這部分一直以來似乎是常態不是很突出。
舉凡廣角銘鏡CY 21/2.8
後面ZF 21/2.8也同樣繼承

像是最近


口徑大或許是原因之一,但zeiss老是喜歡作比別家大口徑也不是第一天。



PLANAR本來就是因像場平坦而來,邊緣高於中央,就個人所知道只有在一些縮光圈條件下會產生中央解析略為下降的現象,但部份還是中央高於邊緣。

PLANAR本身就是在於輕小價廉就可以獲得素質不錯設計,只不過對付大光圈球面或彗星等像差來說,往往是偏離原有對稱性。
各家標準鏡頭也都是這種相近結構設計,通常為新手買到價廉大光圈鏡頭的首選。





就實用性來說,個人還是覺得makro-planar還是比較多功能。


同時期50/1.4 1.7還是覺得功能上差些,和現在幾乎所有標準鏡最近對焦距離0.45m,1.7稍遠些,也都很難留住。

diffusionless wrote:
jasonli 兄:...(恕刪)


其實大光圈測試條件要很謹慎
1.要手動對焦,liveview放大,確定是準焦
2.腳架要很穩固,至少是二號或三號以上的腳架
3.要反光板預鎖並使用快門線
4.遠景與近景要各拍測試照
5.每縮一級光圈,對焦要重新調整

我自己也測試過Nikon AFS 28-70/2.8與24-70/2.8
在自宅前面對花草拍,發現兩者差距不是那麼大
過幾天又找一個遠景拍,發現兩者差距很大

尤其新鏡在大光圈的解析都有向上調整,而讓小光圈的繞射任其嚴重
若不注意測試環境,往往會使得新鏡看其來沒有那麼好的假象
http://www.flickr.com/photos/li202/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