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鏡齊鬥】Sony FE 24-70mm F4 ZA OSS

最近ki_min大大發表了一篇專文 有興趣的看這裡
詳細介紹了蔡司自稱「接近理論的完美」的 Zeiss Otus Distagon 1.4/55 定焦鏡。

蔡司宣稱它「出色的細節與絕無僅有的表現,無論是使用自然光或者是棚內光線,Otus 1.4/55絕對是全世界最好的鏡頭。」

Otus 14./55出了兩款接環版本,Canon EF接環(ZE)以及Nikon F接環(ZF.2)。

它是手動鏡,既不回傳距離資訊,也沒有防手震或對焦馬達,鏡頭的輔助功能可以說非常陽春,卻要價 12萬新台幣。

我還注意到它的重量,NIKON版本重970公克,Canon接環版本更是達到了1030克。與變焦鏡比,定焦鏡通常都較輕,很難相信55mm的定焦鏡體重竟然超過1公斤。

====
再看看NIKON與CANON自家鏡頭,同樣是自家評價最好的標準定焦鏡:

NIKON AF-S NIKKOR 50mm f/1.4G,重 280 公克,官網定價 17900

CANON EF 50mm f/1.2L USM,重 580 公克,官網定價 47900

====
雖不是定律,但觀察相機市場各廠商的訂價可以發現,
通常,機身比較可能有"策略性定價",但鏡頭屬"較長壽命投資",比較接近"一分錢一分貨"。

如果上述原則大致可參,則由這三顆鏡頭的各項數據看來,似乎鏡頭的優秀等級與重量有些關聯性。

是啊,版上也常有大大提及,鏡頭畫質與重量體積的正相關,常逛相機版的看官必然耳熟。

個人猜測,A7/R走的是體小量輕的市場定位路線,如果配上一個大光圈、品質優秀、重量體積都不小的鏡頭,會不會"偏離原定基本訴求"?

=====
每個人買相機時,都有其最介意的選擇焦點,那就是他的"需求"。

有人首重高ISO可用性、有人最在意對焦性能、有人只看顏色調性、有人先看價錢...不一而足。

像我,就最在意重量體積、次看價錢,其他的機能大致看得過去就好,所以我也選購了A7、買了那2顆FE蔡司定焦鏡,也訂購了這管SEL24-70 F4。

SEL 24-70mm F4 ZA OSS 重 426公克,34980元;而大菜 SAL 24-70mm F2.8 ZA 重 955公克,63880元。

同是SONY自家蔡司比較,個人感覺SEL 24-70 F4 ZA 畫質表現與價格匹配尚稱合宜。

換句話說,假設今天EF蔡司鏡頭同時推出 24-70 F4與 24-70 F2.8 兩個版本,後者重量、體積與價格就如同大菜,我個人還是會遷就重量價格,選擇F4的版本。當然,這只是個人的抉擇,不表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
我個人的喜愛不能當標準,問題是,SONY做決策之前,應該也會評估吧?
是推出畫質略差、重量較輕的F4與A7/R匹配較有買氣?還是「貴重」近2倍的F2.8版本較有市場?

就今天的事實來看,答案是前者,道理其實也不難猜想。
買了A7/R、也喜歡菜頭,卻又在意畫質勝過重量體積的消費者,可以轉接大菜啊~

或許SONY這麼想吧:現成的還是有得妥協,買家的懊惱程度或可稍緩些。

站在消費者的立場,當然會督促、期待SONY早日"鏡頭齊全",但生意人總是有成本效益的考量,
對這管24-70 F4不滿意的,就只好等等囉~無奈啊~

========
能買到一架樣樣符合己意的相機,那是運氣與福氣。
只能滿足幾項優先重點,其他項目必須妥協的,是常態。
通常,大多數人是後者,我也是,而且我接受。
cchangg wrote:
邊緣畫質衰退的部份是在望遠端較明顯。
而廣角端卻保有很平整的變型控制


這個可能要等看到沒有數位修正的測試才知道真相
畢竟現在就連 Zeiss 自己也不是完全都靠光學修正了
cchangg wrote:
邊緣畫質衰退的部份是...(恕刪)


135mm我也是把對焦點放週邊啊









我個人是不認為構圖怎麼安排跟焦距/視角有關係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ZephyrWu wrote:
畢竟現在就連 Zeiss 自己也不是完全都靠光學修正了


我不知道其他菜迷怎麼想,但我自己是對Touit頗失望
除了數位修正外,整體表現也沒有明顯的優勢(尤其在Fuji系統)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我覺得在選購的時候,不一定要把"輕量化"時時掛在心中

因為A7/R是兼具優異畫質的優點,所以他可以提供您平常輕量化易攜帶的優點

一旦需要輸出高畫質,我覺得可以義無反顧的搭上畫質最好的鏡頭

它依然能夠在完美的狀態下工作,但是仍然可以為您節省掉一些不必要的重量


我建議大家可以重視它可以在"需要輸出高品質照片的場合下擁有頂級的表現"的這方面知功能
Weilli wrote:我覺得在選購的時候,不一定要把"輕量化"


這顆接A7不知表現如何?
再看了一回評測照片
接A7r有些連白天的照片都感覺劣化
有沒有一上市就缺貨的八卦?

看來A7真的很受關注阿~~~~~

缺貨缺貨缺貨~~

arclen wrote:
這顆接A7不知表現如...(恕刪)


基本上01評測文歸評測
第一張星芒拍成那樣我就能推論這篇拍起來的慘狀了

會繼續等國外的評測出來後再決定是否要入手

雖然我習慣使用定焦鏡,對於FE Zeiss出的前兩顆定焦相當滿意

希望它的變焦也能夠達到相當水準

cchangg wrote:
邊緣畫質衰退的部份是在望遠端較明顯。
而廣角端卻保有很平整的變型控制。
雖然有點遺憾,但仔細想過後就會發現是取捨問題。

有人在 70 端時把主題放在邊邊的嗎?
70 端時就算 f4 也有一定的散景,就算畫質好,80% 也不在景深內。

反而廣角端的低變型就很受用。

以小三元的標準變焦鏡來看,本來就不是力拼頂級成像畫質,
而是在定位上做取捨。

就這點來說,鏡頭本身再送防塵防滴防手震,
在所謂「最遠端邊角畫質崩落」的取捨上,我覺得是合理的選擇。
要全焦段盡可能最高階畫質,自然是大三元的 2.8 出場去比。



反了吧?
望遠端反而焦點絕大多數不會放在中央
用望遠端更需要構圖而常常會把焦點放在距中央2/3 或3/4處
反而用廣角焦點常常會放在1/2~中央部位
袁菲比 wrote:
不知道可否幫忙測試oss的效果如何
官方宣稱oss最多有4級的防手震
但不知實測上防手震可以到多好呢
因為A7機身沒有防手震
這顆鏡頭的oss效果對我來說還蠻在意他的表現的

文中我有用影片來示範,妳可以參考一下。

實際拍攝的話,還是得看個人的手持穩定度,另外原廠宣稱的四級防手震就我的感覺來說,效果並不是顯著,對我來說只是堪用而已,但還得歸咎於A7R的高畫素,給妳參考。
✍ɪɢ|https://www.instagram.com/jml888.photography/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