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發現EOS M的鏡頭CP值高出E鏡好多...

bis0815 wrote:
CANON EF-M...(恕刪)


就算假設1122跟1635同樣質素,M3 跟A7R2也不會是同等級的畫質。對風景拍攝來說細節表現更為重要,4200萬像素的表現力怎麼只得到"差不多"的評價?

除非是大幅度縮圖或者後制不善導致細節流失,那就另作別論。
edc218 wrote:
真的....不知道樓...(恕刪)


CP值從來都只是平價品的專利,要生產一件80分的產品不難,再往上追求那20分就要多花力氣。

Nikon 1755是1855的十倍價錢,但畫質有好到十倍嗎? 這是不可能的! 若很重視CP值, 根本不會考慮1755這類級數的產品。

Leonarka wrote:
散景化不化的開 決定了一張人像照 觀照者的第一視線聚焦在哪
重要性不可言喻...(恕刪)


正解 ,專業

edc218 wrote:
不知道樓主有沒有聽過焦內銳利,焦外柔和
E24za就是這樣迷人的特性


EOS EF-M 22F2的散景這麼不濟嗎?

以一顆二千到三千元的大光圈已是物超所值了吧
關鍵字

Touit 32mm F1.8 Bokeh Busy(或是harsh)

你應該可以查到很多玩意兒
Bokeh要柔順, 先把那些模造非球面拿掉可能比較容易點(研磨的會不會比較好我不清楚, 但是研磨的顯然貴上一大截)
SEL24F1.8的散景有比較好一點....但是也不到pleasing的程度

若不是為了自動對焦, 考慮看看ZM 35F2.0可能比較實際
http://diglloyd.com/articles/LeicaM/LeicaM-ZeissZM35f2.html
但是你得接受某些狀況底下點光源會變成蝙蝠狀(白天基本上不會發生, 但老實說我也不推薦新手用這類....)

這種三萬到四萬以下的鏡頭, 基本上除了STF以外, 很少有可以搞到十項全能的(更不用說STF還是手動專用鏡)
而SONY不論是FE還是E的鏡頭, 一堆現在都跑出來很奇妙的漩渦散景, 這個就....個人比較不能接受一點(個人意見)

如果要說甚麼考慮CP值是因為口袋太淺, 那應該先考慮全線鏡頭升級CP.2等級的再說
(我如果手邊所有的鏡頭投資都賣掉, 大概只能換五個焦段來用吧)
mail4willy wrote:
CP值從來都只是平...(恕刪)


同意, CP值只是窮人的藉口,就像腦袋決定論一樣,以偏概全

如果限定只能一萬出頭買全部,別說你以後就用這些來拍一輩子
人會成長,錢會再賺,但買得起的話一次到位,反而比較省,尤其是鏡頭可以用很久
真的一直買新的再來賣二手玩器材的人,其實虧得才多

最後有句話,一分錢一分貨,對於大部分產品真的是真理(除了收藏品)
就如中一光學的50/0.95 跟萊卡的50/0.95 差了十倍價,我仍相信是有道理的
(不是說要玩頂級的才能發言,只是別拿LP比G腿,看了很odd)

不要以為商人會做笨蛋,當初24-105 F4L 賣那個價,難道你認為二手價會漲?
當初有特別收這顆的朋友有錢的都去換大三元24-70f2.8了,虧了五千到一萬不等
(舉這個例子是因為原價跟kit鏡出來後的價差很多,所謂CP一時之選,真的只能一時)

tyy2010 wrote:
同意, CP值只是窮...(恕刪)


我又唔認為CP值係窮人先會重視,但CP值只是其中一項選擇因素。

我平時最主要用35mm同50mm焦距, 那我在選擇這兩個鏡頭時就不會太care那個CP值, 但買其他鏡頭,例如fisheye, 買來玩玩,用的機會少, 那我就會看看她的CP了
我認為在同一個系統下去比較CP值才有意義
不同的系統如EOS-M和NEX, 本身機子的差異就在哪
再去比較鏡頭的CP值就有點不大合適
如果在無反領域是Canon獨大
你認為Canon就會賣便宜的鏡頭嗎?
商人不是傻瓜, Canon切入無反的時間點較晚
EOS-M第一代的機身效能也差強人意, 如果不把價格降下來誰會買單?
而且便宜的EF-M 22mm F2應該是拆機賣的
如果樓主覺得EOS-M CP值高, 大可跳家
既不是全幅機也沒有菜頭, 應該沒有太大的包袱....

如果要便宜的機身, 畫質不錯的餅乾鏡
跳M43系統也是不錯的選擇
GX7已經跳水成這樣, 一些不錯的定焦鏡水貨也不用1W
說到CP值Panasonic應該是第一


jokae wrote:
如果要便宜的機身, 畫質不錯的餅乾鏡
跳M43系統也是不錯的選擇(恕刪)


正解

我從第一代的NEX5用到現在的A7R,我的心得就是:
E環APS可以棄之而去,便宜的鏡頭畫質很普普,好一點的鏡頭又很貴,跟FF鏡頭比起來真是一點也不值得買。
所以當初我買了NEX5之後,苦等了幾年發現SONY對於E環APS的態度,就陸續出脫一些鏡頭,只留下1855給家人玩。我自己則回到原本熟悉的NIKON DSLR,光1顆1萬出頭的SIGMA 17-70,就可以達到還OK的畫質,贏過E環APS許多了,那顆1670可是要3萬呢。

一直到A7系列出現後,才又賣掉NIKON回來,FE鏡頭就好多了(除了FE2470之外,真是又貴又普普),便宜的,也有很不錯得例如FE28。貴的,其實跟別家FF比起來也沒有比較貴,畫質也不會輸。目前A7系列真的是最划算的FF組合,要CP值或是捨得花錢買畫質,都有不錯的選擇,轉接一下,可以選的鏡頭又更多了。

奉勸樓主,要嘛就升級到A7系列,並沒有多花很多錢,但升級感很明顯。E接環APS若要畫質滿意,日常變焦1670+至少1顆定焦24是免不了的,但這樣花下來,並沒有比A7(現在公司貨扣掉贈品不到3萬)+1顆變焦+1顆定焦經濟。若不想升級FF,其實可以跳槽M43,那邊可以玩的鏡頭機身也很多,而且也便宜,對焦速度遠勝過目前所有的無反系列(A7R2不算啦)。至於EOS M系列,除非你以後永遠不會想要升級鏡頭與機身,否則目前來講,實在是貧瘠了點,買1機1-2鏡把它當作消費機來用,還可以,若要長久投資下去,不划算哪!

arclen wrote:
EOS EF-M 22F2的散景這麼不濟嗎?...(恕刪)


以您所貼的照片而言....是的@@
您可能沒發現 這張照片已經是很清楚的二線性說明照了

只要夠近 任何鏡頭任何相機 包括手機!!! 都會有散景 但就只是糊 而不是化開
以你的照片而言 都已經這麼近了 花後面的枝骨 只有糊 但一樣那麼清楚
背景遠方一樣看的出來是什麼物體 這就是所謂的二線性 散不開
你可以看看其他沒有二線性的鏡頭拍出來的
「後景距」之外的枝骨都是漸漸化開的 到遠方背景你根本不知道是什麼

正確拍法 是能減少這個弱點的 背景夠遠(或被攝物夠近) 旁邊不要那麼多東西
二線性會比較不明顯
不然就乾脆來個縮光圈 來個都清楚 照片反而會比較吸引人

這顆鏡頭 非常物超所值 cp值是真的高 用來紀錄 拍景 都很好用
拍夜景 也很容易拍出清晰漂亮的大作
只是散景真的不是它的強項XD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