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同步發表 A9 III 與 FE 300mm F2.8 GM OSS,世界首款搭載「全域快門」的全幅無反相機!

andrea5 wrote:
Panchrotal wrote:
倒不是追求等效焦段
高速動體很難抓目標位置
先拍到事後裁切構圖很常用

成也全片幅
敗也全片幅
成也淺景深
敗也淺景深
全片幅不能也
非不為也

這張相片索家的全片幅拍不出來
大彎嘴畫眉
OM SYSTEM OM-1 + M.Z.300mm F4.0 PRO 手持
600mm ISO5000 f/4.0 1/160秒 無裁切

光這樣講很多人不服氣
不服氣歸不服氣
全片幅就是拍不出來
以全片幅看世界
世界是你想的那樣嗎?

SEL600F40GM - FE 600 mm F4 GM OSS (E 接環專屬鏡頭) - Sony 台灣官方購物網站 - Sony Store, Online (Taiwan)
最短對焦距離 4.5 m (14.8 ft)

OLYMPUS台灣總代理 元佑實業M.ZUIKO DIGITAL ED 300mm F4.0 IS PRO
最近對焦距離 1.4米

這張是手持貼地拍攝大約是最近對焦距離1.4米,如果換成FE 600 mm F4 GM OSS要上腳架用沙雀雲台超過3倍遠拍攝,也就是拍起來比九宮格的一格還小一點,想要拍成M.Z.300mm F4.0 PRO的大小至少要裁切掉九宮格的八格以上,以M.Z.300mm F4.0 PRO拍攝幾乎都是光圈全開拍攝,以FE 600 mm F4 GM OSS懂拍的人會縮光圈,要縮多少光圈反正懂的人很多自己算,全片幅的可用高ISO值被淺景深吃掉了,懂拍的會縮光圈,鏡頭的優勢被最近對焦距離吃掉了,全片幅在微距和鳥攝其實沒有優勢。

裁切你懂我不懂

原文說的是高速動體
您也引用(不是事後偷改內文)
不懂您拿最近對焦距離激動啥?

您自己也說了
全幅九宮格裁掉八格都還和您有相近大小
這多出來的八格對高速動體就是極大優勢
全幅有四倍機會讓目標出現在視角內
flody
用超長焦拍攝自己身旁1.4米處的東西,這時候拍攝範圍其實只有實物5-7cm左右,這經驗[笑到噴淚]
crossmatch
都是FE 600 4 GM 的錯就是[XD] 1米內拍鳥眼瞳孔百微一定赢
^^A 請多多指教~
太厲害了
Sony Alpha 9 III Video Wasn’t Shot on the Alpha 9 III. Why?

Y.M.Cinema 發表一篇文章提到 Alpha 9 III 的影片, 一般人看發佈會可能會認為發佈會的影片內容完全是以A9 III 拍攝的, 但他們詢問影片製作人後,發現影片其實是使用 VENICE 2 和 BURANO 等其他攝影機拍攝的, 搭配的鏡頭也不是自家的鏡頭, 而是採用Masterbuilt 鏡頭, 此外的確有些靜態照片是用 A9III 拍攝的.

或許A9III真的太先進了, 先進到連工程團隊都還沒搞定就發布, 所以發佈會的影片只能靠大哥們先扮演替身上陣了
^^A 請多多指教~
MUS wrote:
目前已經看到328前...(恕刪)


LR之後


TD之後


ISO 12800是可用,不過看樣有點脫焦在柵欄上?
多分享少口水才是道!
AbdA wrote:
LR之後


TD之後


ISO 12800是可用


你真的確定有記者有時間後製處理?


How Getty’s Olympics Photos are Shot, Edited, and Sent into the World in Just Two Minutes

連結是Getty 奧運攝影師的工作流程, 攝影師拍完後:
1.現場攝影師傳送到編輯室
2.第一位編輯挑選相關照片
3.第二位編輯快速處理, 主要是剪裁適合畫面和標註照片資訊
4.第三位編輯上選手和賽事相關資料
前後4個步驟包含挑選+編輯+上印記 到出片才短短120秒
第一時間想去雜訊甚至修正晃動什麼的根本就不可能

最後即便經過LR/ TD, 老實說如果只能得到這樣的畫質, 媒體記者...敢用嗎?
^^A 請多多指教~
T之歌
AB日常亂說話
MUS wrote:
你真的確定有記者有時間後製處理?
有些後台,在接收信息時的傳送之時,就會同步進行!而用不用是另一回事。
多分享少口水才是道!
AbdA wrote:
有些後台,在接收信息時的傳送之時,就會同步進行


一些場邊花絮類或者馬拉松的中間過程, 有充足的時間讓記者處理
但當Usain Bolt衝刺破世界紀錄那一刻, 沒辦法等後製再處理

其實 A9 III 主戰場根本不會是奧運, 過往使用捲簾式元件機種的記者也沒抱怨過奧運沒法拍
人類的運動根本不會像鳥類昆蟲那種高速, 遊隼時速動輒2-3百公里, 人類最快也才40不到
至於高爾夫球揮桿路徑或者棒球擊球瞬間更是不會出現在媒體報導, 因為看不到臉
通常會是擊球後停止最後一刻有清楚的臉, 讀者才會看得到是誰

A9III的主戰場應該還是落在特殊用途的用戶, 例如超高速拍攝不形變的要求
^^A 請多多指教~
gamli wrote:
索尼看到NIKON這...(恕刪)


因為鏡頭孩子群
讓防潮家總有個位子在等 Canon 1 系列
祈禱奧運年有頂級牛排出現
心懷感激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