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 A57, A37, A9X
2011: A77, A65, A35
2010: A55, A33
Sony SLT-AYX
Y軸是機身等級: 目前已發佈3,5,7系列: 如 A77 > A55 > A33。
X軸是同系列的再細分等級: 如5系列中, A57 優於 A55, 穩定度與改版。
紅色的十字線根據市場反應調整成四個象限
Y軸,X軸也可以量化成: 售價, 體積,重量, 入門/進階/愛好者/專業, 乃至利潤。
甚至每個象限中還可以再細分成四個小象限
一切根據市場反應決定要發展哪個象限
這樣的象限作為決策分析
重點來了! A37若是從A33,A35演進而來, 是屬於比較穩定+改良+售價較低的
那這樣A37 vs. A55 兩個分屬不同象限, 市場反應結果會是如何?
-----------------------------------------------------------
在全面EVF化之前, 先推出又大又亮又好的 OVF = DSLR-A900
但市場反應告訴Sony賣得並不好, 可能是售價的問題所以推出 DSLR-A850
結果仍是不好
是鏡頭群的問題嗎? 市場又告訴Sony, 新NEX系列非常暢銷!
所以當Sony決定全面EVF化, 又有user在哀要有OVF才買.
Q:會不會有新的全幅機? 官方以前回答是:恕不透露
Q:會不會1-DX, D4等級的機身? 現在官方卻說: 未來全幅一定是DSLT架構(那不就是有全幅機嗎?)
Sony終於發現user要的是征服Canon,Nikon以迫使之降價
所以保險的做法就是區隔, 走DSLT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