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Sony Nex-5N與Canon 5D2來做景深(DoF)的比較
計算了一下景深(DoF),先不管有沒有此規格的鏡頭焦距
首先假設對焦都是在離感光元件有1.9m的物體,並且都用f/4的光圈
1.在Canon 5D2上使用45mm的鏡頭,此時計算出來的景深(DoF)是0.13m
2.在Sony Nex-5N上使用30mm的鏡頭,因為片幅的關係,所以等效於FF的焦段是30mmx1.5=45mm,而此時所計算出來的景深(DoF)是0.2m
這表示在同視角(也就是放到電腦看照片,所涵蓋所能捕捉相同內容)的情況下,全幅的景深還是比較淺??
另外也表示等效於FF的焦段只是表示同視角,並不表示畫面能呈現的立體與感覺都相同??
這樣表示就算APS-C的可用高ISO與Canon 5D2不相上下時,全幅依然能有比較淺的景深??
所以全幅除了可用的高ISO外,依然有相對於APS-C片幅比較淺景深的優勢??
我對此有很大的問題,有大大能幫我解答嗎??
當使用30mm F2鏡頭時
視角等同全幅 45mm F2 (30mm*1.5)
景深效果等同於全幅 45mm F3 (F2*1.5)
同理如果是M43一顆 22.5mm F2的鏡頭
視角等同全幅 45mm F2
景深效果等同全幅 45mm F4
此時物距(物體與相機距離),物體在成像上佔的大小比例
都會是一樣的
會換算之後,全幅、APSC、M43、小DC全部可以換算景深效果
譬如隨便抓個RX100跟Lx7來算
廣角端
Lx7 24mm端實體焦長為4.7,所以crop factor = 24/4.7 = 5.1063
RX100 28mm端實體焦長為 10.4,CF = 28/10.4 = 2.6923
Lx7 24/1.4 景深相當於全幅 24mm f7.15 (1.4*5.1063)
RX100 28/1.8 景深相當於全幅 28mm f4.87 (1.8 * 2.6923)
而NEX kit 18-55/3.5-5.6 廣角端
景深相當於全幅 27mm f5.25 (3.5*1.5 = 5.25)
M43更好算 14-42/3.5-5.6
景深相當於全幅 28mm f7
jackyli2k wrote:
這表示在同視角(也就是放到電腦看照片,所涵蓋所能捕捉相同內容)的情況下,全幅的景深還是比較淺??
沒錯,一樣等校焦段,一樣光圈,一樣物距
全幅景深淺於APSC,APSC又淺於M43,M43又淺於DC
jackyli2k wrote:
另外也表示等效於FF的焦段只是表示同視角,並不表示畫面能呈現的立體與感覺都相同??
實際上沒有立體感這種術語
只能說景深是不同的,想要達到同樣的淺景深,片幅越小需要的光圈越大
還有透視也會有些微不同,因為小片幅只是把成像裁切了
jackyli2k wrote:
這樣表示就算APS-C的可用高ISO與Canon 5D2不相上下時,全幅依然能有比較淺的景深??
所以全幅除了可用的高ISO外,依然有相對於APS-C片幅比較淺景深的優勢??
Yes.
說是優勢,很多人也覺得小片幅可以猛開大光圈但是景深還是夠深是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