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連三場的Sony α99影像創作工作坊終於來到尾聲了,上週日就由小編採訪最後一場活動,今日的主題是「數位與傳統再次交會」,讓大家體會底片與數位成像的差異,並瞭解A99的黑白模式究竟有何迷人之處。

只要是有參加資格的網友到場都可以獲得一本「范毅舜老師年度攝影專書:山丘上的修道院 科比意的最後風景 Alpha精裝版」,裡面的作品皆是由SONY數位單眼相機拍攝,並以A900為大宗。

今天要讓01網友體驗的就是全片幅的SONY A99與T*24-70mm f/2.8 ZA SSM這顆標準鏡皇,看桌上滿滿的器材,價值至少在70-80萬以上啊!

第三場擔任講師的是名氣響亮的電影/電視劇照師「郭政彰」,國內外許多著名電影/電視的劇照皆是出自這位大師之手,他擅長在演員對戲的過程中以獨樹一格的敘事方式,迅速記錄這些稍縱即逝的片刻,讓演員的情緒、這齣戲的主題能藉由他的照片,讓觀者更能感受到電影想表達的故事或是情感。
郭政彰老師跟現場網友分享了四部影片,內容是過去曾拍攝過的劇照及旅遊的紀錄,小編在現場將播放部分的片段翻攝下來給各位欣賞。
▲電影劇照。
▲電影劇照。
▲旅遊紀實。
▲人體/人像攝影。

郭政彰老師特別說明了這張照片拍攝時的情景,當下他其實是要拍鴿子飛起的瞬間,按下快門後發現似乎沒拍到,但事後沖洗照片時才知道居然有拍到鴿子營造出的影子,傳統攝影就是這樣~洗出來的照片通常是驚喜連連啊!

再來這張是郭政彰老師旅行時拍攝的人文照片,他刻意讓這位小男孩的臉龐佔滿整個視框,且小男孩的眼神裡還有郭老師本人的倒影,放大欣賞的時候更有震撼力。

待老師分享完他的拍攝經驗與在場網友的疑問後,接下來就是讓大家進行實戰了!

老師要大家將風格設定選擇到「黑白」、測光模式「點測光」、白平衡「色溫調整至5600K」、感光度ISO 3200(營造顆粒感)來拍攝,目的就是要讓大家親自試試A99黑白影像的質感,與他過去愛拍攝的黑白底片十分接近,所以老師非常愛用。

待大家都將A99設定完成後,便要進行實拍囉!老師希望大家能依照自己的喜好去愛快門,所以他並不打算預設任何的構圖或取景方式。

老師在現場只準備了一盞單燈,並以一塊金黃色的亮曲面反光板對人像進行補光,後方則使用深色背景紙。

網友們似乎都迫不及待的開始按快門了,畢竟前面看了兩小時的影片,而手中的A99卻無用武之地實在很難過啊


現場特別準備了一台SONY BRAVIA讓大家拍攝結束後,可透過HDMI線將照片傳到液晶電視上欣賞。

尷尬的既然要拍人像,但主辦單位居然沒準備麻豆,加上參加的都是男性網友,大家只能男男互拍...


第一網友被拱上去之後顯得有點緊張,好在老師願意跟他一起當人行立牌讓大家拍得夠。

郭老師也親自下海試拍了一次,他說每個被攝者都有適合自己的表現方式,有人可以靜靜的讓人拍、但有些人比較適合談話或移動中去捕捉神韻,所以拍攝者與被攝者在按快門之前,最需要的就是溝通了,有溝通彼此才會相互尊重。

電視中播放的畫面正是郭老師拍攝的成果。

接著各網友便開始他們的人像實拍體驗了!


大家都很Nice的聽從同學的指導,真是敬業啊!


互拍這是哪招???

經典的抓頭姿勢都出來了,真是辛苦你們了,記得下一回要跟SONY索取正妹麻豆嘿...

待大夥都拍過一輪之後,老師搬出了這台傳統機背讓大家體驗。

同時搭配的底片是這款富士Packfilm FP-3000B撕拉片,這底片有趣的地方就是感光結束後,必須將表面撕開才看得到顯影。

我忘記這台傳統機背的型號是什麼了,總之它具備片閘可抽換的設計,所以不僅可用8x10的底片而已。

由於這類的相機並不是一般人會操作的,還是交由老師來設定會比較妥當,畢竟一台也是要20幾萬啊!

蓋黑布的目的就是為了方便構圖與對焦,避免不必要的光線影響作業。

網友手中握的可不是「拔辣」


老師先以測光表來取得正確的曝光值。

當然老師也得先試拍一張才知道曝光值正確與否。

大家看到老師拍的成果,也都準備好要上場了!

大概需要30秒之後才會成功顯影,這樣看起來有fu嗎?

拍完後大家都拼命的搓相片,就像賭聖在搓牌一樣,讓溫度加快顯影的速度。

以上是網友的拍攝成果之一,看大家都玩得滿開心的。

最後就是網友們的分享時間,而體驗會到這裡也接近尾聲了,老師要大家把照片帶回家後跟A99拍攝的黑白照片比較一下,看看傳統與數位的差異究竟在哪裡。提醒網友記得要上來交作業(講座心得)唷!這樣才有機會拿到Alpha限量棒球帽與相機背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