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記得在今年的四月踏入老鏡的坑,當時被旋轉散景深深的吸引住了,購入人生第一顆老鏡CZJ Biotar 58mm f2,當時對老鏡也不怎麼了解,面交時也沖昏了頭,儘管知道狀況不佳依舊買了下去,接著到相機店要買轉接環,老闆問我這顆買多少之後我就被罵了XD....然後他拿出了一顆Yashica的鏡頭給我玩,狀況比Biotar好多了而且畫質也好多了(那顆似乎是50mm f1.4吧),從此Yashica就個品牌就在我心中奠定了極好的印象,也讓我第二顆老鏡選擇了「Yashica 35mm f1.8」!
由於鏡頭是改e-mount且機身為A6000所以才決定po在Sony版


簡介
DSC04266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旁軸鏡頭體積真的不是蓋的,大約跟16-50鏡頭伸出來後一樣大,但畫質好了許多。

還有光圈葉片並非圓形設計,僅有四片,f1.8-f16所呈現出來的散景皆不同,以下為測試:
F1.8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F2.8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F4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F5.6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F8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在f8的時候散景真的超像蝙蝠俠的~
F11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DSC05054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DSC04390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散景測試
DSC04442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還有大逆光紫邊真的超不明顯,不靠數位修正完勝kit lens。
DSC04385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有出現過一次這麼奇怪的耀光,但就這麼一次而已。


未調色實拍(僅調整亮度後Raw檔轉Jpeg)
DSC04169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DSC04177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中央極銳利,焦外散景柔順,第一次用這個焦段,喜歡他勝過24蔡,散景因為焦段的關係比24MM淺了許多,只差無法自動對焦。
DSC04241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中元普渡 (2 - 22)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中元普渡 (4 - 22)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中元普渡 (5 - 22)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中元普渡 (1 - 22)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DSC04405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玩老鏡的時候我很喜歡讓高光的部分爆掉,小弟認為明暗高反差的處理跟現代鏡比略勝一籌。
DSC04258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後製後實拍
最近才開始練習練習後製,對於色彩、對比等等的掌握還很差,請各位大大見諒~
DSC04234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DSC04235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DSC04238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DSC04252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DSC04252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DSC04257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DSC04610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中元普渡 (6 - 22)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5 (1 - 1)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這個阿婆在等她的狗,本來在她們附近時要拍,但功力不夠....手動對焦還太弱
中元普渡 (8 - 22)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中元普渡 (7 - 22)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中元普渡 (9 - 22)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中元普渡 (14 - 22)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中元普渡 (13 - 22)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中元普渡 (16 - 22)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中元普渡 (11 - 22)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中元普渡 (10 - 22)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中元普渡 (12 - 22)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中元普渡 (15 - 22)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中元普渡 (19 - 22)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中元普渡 (18 - 22)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中元普渡 (1 - 1)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中元普渡 (22 - 22) by Chin-Wei Yang, 於 Flickr


結論
這是一顆C/P值極高的鏡頭,把kit lens賣掉後貼五百元入手,輕巧方便,畫質又比kit lens好了幾十倍,紫邊狀況輕微,很難令人想像這是一顆1973出廠的鏡頭,而且當時那個年代35mm可以做到f1.8的鏡頭也屈指可數,散景在f2.8-f5.6時賣家給他的稱號是小精靈,f8時我都叫他蝙蝠俠xd,總而言之就是敗入就對了。

感謝大家把這篇看完,一位剛升上高一的弱者(文筆又爛)就在01po文是有一點初生之犢不畏虎,還有也不太會後製,所以拜託大家鞭小力一點,也拜託給我一些建議~
按這裡檢視網頁 我的500px不嫌棄的話拜託各位大大追一下

cwyang wrote:
難令人想像這是一顆1973出廠的鏡頭,而且當時那個年代35mm可以做到f1.8的鏡頭也屈指可數...(恕刪)

搞錯歷史發展!
RF鏡頭很好設計,但是不好對焦與非鏡頭取景,而SLR時代時,好對焦與取景,但是鏡頭不好設計。

數位年代為了配合感光元件特性,使得一些鏡頭設計變得複雜與高成本。








以NIKON來說,RF在50年代就已經有35mm F1.8,只是那時候用的是cm作單位。



因為RF沒有反光鏡,本身鏡頭設計彈性空間很大,廣角鏡頭可以做簡單近對稱式結構就可以獲得良好光學性能,就像50標準鏡頭




也就是NIKON到了1959年開創SLR系統NIKON F,是到了1965左右才有35mm F2.0,1970才有35mm F1.4。



就鏡頭光學發展來說,Yashica 並沒有特別突出厲害之處。
diffusionless wrote:
搞錯歷史發展!RF...(恕刪)

感謝大大指正,小弟才疏學淺寫錯了抱歉,老鏡這方面還有很多需要鑽研的。
也可以看看helios 44-2有螺旋散景,但便宜很多
以旁軸相機來說
邊角畫質出乎意料的好
值得!!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elliotku wrote:
也可以看看helios...(恕刪)


其實樓主第一段寫的那顆小B,即是和八羽怪結構一模一樣的鏡頭

樓主的這顆小精靈算是非常特別的鏡頭
尤其是畫質又十分不錯,比較大的缺點大概就是吃不下A7R的三千六百萬畫素
自己也殺過半打左右的Yashica RF 鏡頭… 建議盡量利用原先的對焦機制來改造,外觀與操作上會更有fu!Yashica的東西我也喜歡,對我而言它的價值在於當年的產量夠大,水準中上價格合理,可殺可拍可玩!

唐小見 wrote:
其實樓主第一段寫的...(恕刪)

cwyang wrote:
感謝大大指正,小弟...(恕刪)

兩位大大我知道小B跟八羽怪的結構是一樣的~只是當時預算還夠就買了小B。

lml640707 wrote:
以旁軸相機來說邊角...(恕刪)

小精靈的畫質真的很好,高中生而已不用根本考慮A7R畫素太高的問題 哈哈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