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機械傳統SLR之後的心得和對數位的抱怨

小弟在今年初遇到一個玩DSLR的朋友之後,就對攝影產生了興趣,但是當時還是個窮學生,所以從家裡的倉庫裡面找出一台二伯留下了Yashica FX-3 Super 2000(打從我有記憶後就有這台相機了)...加一個Zeiss的50mm f1.7...就這樣開始陷入了攝影的世界,也從這台全手動的機器上學到了快門,光圈等等的概念

今年暑假存夠了錢買了一台450D,再加上一顆EF 50mm f1.8,我只能說相當滿意這台機器和鏡頭也讓我省下很多洗底片的錢。。。我也買了轉接環讓450D可以搭配上我的Zeiss,我都是慢慢照相也不會介意手動變焦....但進入數位後總覺得少了些甚麼

過去的幾個月,我都是帶上兩台相機出門,直到我FX-3鏡子卡住之後,我開始注意到大家一直喜歡的FM2,我也立刻買了一台加上一顆Nikkor 50mm f1.4 我只能說用過FX-3和FM2之後讓我對數位和現代的3C產品很失望也抱有很多的疑問

我的疑問是,以前那個70' 80' 的年代,我可以付差不多的價錢可以得到像FM2這樣的金屬機身, 鈦合金或是鋁合金的快門,皮革的外包和一顆這麼有質感有重量全金屬的鏡頭。。。。現在呢? 這個3C的時代 就拿我的450D來比較好了 槊焦的機身朔焦把手和碩焦的鏡頭...而且買450D不到幾個月 500D就出了 一直不斷的淘汰 可以說機身跟本沒有保值的意義,除了沒有保值的意義之外拿在手上感覺像玩具一樣 當然我想很多人會說450D這種入門機 當然感覺很槊焦 如果往上到50D 5D也會有差不多的品質....我也想過這一點,不過這也是我接下來的疑問

製造一台"好"的機身真的需要花那麼多錢嗎?!一台full frame的機系要數十萬元? 以前買的到full frame SLR的時代每一台都是full frame(廢話 因為是底片) 但是到現在只能買到APS機? 有人說full frame的sensor很貴....我真的不太相信 是能有多貴? 這些東西不都是大量機系量產了嗎 是能有多貴? 裡面的電子系統還不一定有過去SLR時代機械的來的穩定...例如高階的5D的快門

這樣比喻好了,小弟是做關於車子機械方面的工作,在這行我們很清楚這些車子和零件真的出廠的成本到底是多少。。。如果你知道了做一台車或是零件真正出場需要多少錢,你大概也會偷笑。。可是一台像機。。一台像機!!,他的機械電子跟車子機械電子比起來容易上百倍,可是有些價錢快要跟車子差不多。。我的疑問是 真的DSLR有必要這麼貴嗎?! 合理嗎? 還是只是這些相機公司市場的炒作而已呢?

自從用了底片SLR之後 我對數位產生很多的疑問和失望,我相信親手拿過FM2或是其他公司在70' 80'年代出的SLR的人都懂我在想甚麼。。。那種拿在手上會覺得很扎實很有質感的手感,我並不是說現在買不到這樣值感的DSLR...有! 但是你要花多少錢你才能買到? 以前你花多少錢就能買到? 數位的時代讓我感覺 沒有一分錢一分獲的回報 我只能說 我現在拿FM2出去 朋友看到都能認的出來這是一台很經典的SLR 而450D拿出去就像是大家用一年就淘汰的手機一樣 ...三十幾年了...人們還是可以討論著FM系列像機的值感和耐用 但是這個時代你花錢 買一台DSLR 你確定三十年後有人會記得嗎? 就連我的FX-3在當時並不是甚麼了不起的SLR,可以說在當時是很"低階"的SLR了(這台像機已經二十五年以上了)...可是當我從倉庫拿出來的時候 測光和快門都是OK的,我想講的是!當時最鳥最低階的品質都做的這麼"好" 為什麼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要付出雙倍或是三倍的價錢來買一樣的品質??


抱歉....一些心得和抱怨...最後我想講....我好討厭plastic的產品!!!!

我的全家福照 FX-3和FM2和MD-12
用了機械傳統SLR之後的心得和對數位的抱怨

Hi..你好...我之前也有類次得想法,不過我多研究後有的些不同的想法可以給您參考1下

1)首先,ccd,cmos製造,研發,生產線等,真的很貴。比起intel cpu家家戶戶都有數台電腦來說成本是較高的(dslr還有很多競爭者)
2)比起初期DSLR來說,現在dslr真的有便宜到
3)除了cost down以外,朔膠機身可做到,耐撞,吸震,輕量化,防電子干擾,靜電,防滴防塵等好處
4)快門來說,機械slr並沒有較耐用。只是現在3,5萬快門數1,2年就按到了,機械slr30年都未必破萬來說,這問題提早浮現了。

淘汰真的沒辦法,電子的東西日夜進步,又有很多進步的空間,不像機械slr已經固定是那樣...
其實,數位,傳統,各有各好,互不牽制,我本身是照底片較多...
我倉庫裡還有當年的IBM原廠PC AT, 做工用料真的不是蓋的. 電腦殼的金屬用料扎扎實實, 螢幕厚重堅固, 連鍵盤的材質也是一等一的, 問題是, 誰還會用這台材質堅固的電腦?

當年的恐龍身軀龐大, 保護皮質堅固, 又有利齒利爪, 而人類則是小小的, 又是裸猿, 沒有堅固的皮革可保護, 跑也跑不快, 又沒有利爪, 請問是誰先滅種啊?

數位相機的概念已經跟底片機有很大的不同. 底片機只要你還能裝底片, 就算是五十年前製造的也還是能用. 但是DSLR則不同. 就算是現在最頂級的D3X, 二十年以後你若想用, 可能也找不到CF卡, 也找不到可充電的專用電池, 也找不到USB線 (那時候可能早已不是USB連接了). 所以電子的東西進步的是腦袋, 而不是外殼. 外殼只要"夠用"就好, 否則你外殼材質再好, 仍然是沒幾年就落伍了, 既浪費也不環保!

並非所有電子的東西一定就材質越來越不好, 就像高級喇叭的音箱材質設計一點也不會省料, 因為它的材質跟音質很有關係. 而相機的畫質會跟它的外殼材質有關係嗎? 並沒有! 現在的高階機材質用料會較好是因為人為的等級畫分, 並非物裡的自然定律. 所以在現在電子技術隨時都在不斷進步的同時, 除非你是職業上要使用在惡劣環境, 否則外殼真的是夠用就好.

yafayu wrote:
小弟在今年初遇到一個...(恕刪)

您的抱怨與感受足以表現自由經濟市場所展現本質,一切都很正常!

+5分。
yafayu wrote:
我只能說相當滿意這台機器和鏡頭也讓我省下很多洗底片的錢。。。

樓主不是說到重點了嗎
數位化就是這個最大好處
馬上拍、馬上看,甚至還可以馬上修,光這點就足以讓你付出大量的小朋友了
當然隨著成本的攤提、回收、市場的趨勢
以後的FF DSLR應該也會慢慢的變成現在APS-C的價錢了
數位時代就是要求迅速即時
但是消費市場的變化更快,所以這是一場拉鋸戰,永不休止
讓我們拭目以待
我是BO仔~ 生命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SONY A550~無名:imprezar1
傳統的單眼相機及鏡頭,是非常昂貴的奢侈品,不是學生吃幾個星期泡麵就能買的起。各家相機廠把自己的產品定位成工藝品,投入最好的材料及技術全心打造。

現代的數位單眼及鏡頭,是普及的消費電子產品。各家相機廠只是定位成一般量產商品,儘可能減少成本,賣出更多,取得最大利潤。

不用講別的,鏡頭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40年至50年前,各家相機廠商不惜一切人力物力,全力開發更好的光學結構以及鍍膜。他們不斷研究如何使用更好的材料製造玻璃及鍍膜,以提升鏡頭的成像品質。

到了數位時代,已經沒有人再去研發任何光學結構了。所有相機廠商研發的重點,只剩下如何使用更便宜的替代材料,來降低生產古老光學結構時的成本。

這也不能怪廠商,大家憑良心想想,自己買數位單眼和鏡頭,到底打算用多久才換新的呢?
既然那麼討厭數位機深的塑膠感

那繼續用傳統機身,質感好,堅固耐用...說不定以後兒子女兒孫子孫女孩可以用

沒有什麼對或錯,挑自己喜歡的用就好...

我也很喜歡手上的EOS3跟1V...可是方便性讓我還是比較常拍數位

現在堅持底片的人不多了...希望樓主能成為其中一個~
20D, 1VHS, 3, 5D, 17-55, 16-35II, 85L, 35L, 小白IS, V125/2.5Macro, 550, 580

heparinase wrote:
既然那麼討厭數位機深...(恕刪)


那請問大大的1V有想要讓出的意思嗎?
我數位底片兩種都有用,拍起來方便程度肯定是數位,感動程度底片多一些

我對那些機械機身有某種強迫症的愛不釋手,我能體會好野人想收集一狗票機械機身跟鏡頭的感覺了

那些過時的機械單眼,就是有種靜悄悄的魅力吸引著各位
數位好處對我來說還有一個
就是那些被歸類於"傳統"的機械像機鏡頭,很多可以輕鬆的低價入手
這就好像去看藝術院線的電影一樣
永遠不怕買不到票
也可以一圓年輕時曾經的夢想
謝謝!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