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所見,CANON FD的機身,多使用布幕橫走快門。
但這台EF,卻是使用縱走金屬快門。而且屬於機械與電子混合快門。
1 sec. ~ 30 sec. 屬電子控制、1/2 sec. ~ 1/1000 sec. 則是機械快門。
CANON 網站的簡介與性能諸元:
http://www.canon.com/camera-museum/camera/film/data/1966-1975/1973_ef.html?lang=us&categ=srs&page=f

看不太清楚的快門轉盤,所有快門速度都差一格。
而1 sec. ~ 30 sec.,也只有1 2 4 8 15 30sec.這幾檔,不過選擇範圍應該是當年最大的了!
快門轉盤右方則是底片計數器,開機背時會自動歸零。

右方是快門開關,開到ON時快門才會動作。迴片轉盤底下則是底片感光速度選擇,操作方式很一般,拉起來再轉。
靠近焦平面的銀色按鈕則是AE lock,鎖定測光值用的。
前方紅色LED,於電子控制快門釋放時,會閃爍表示底片正在曝光。
相對於快門開關,左邊另一個是測光開關,若使用閃光燈就可以把測光系統「關掉」。

當時跟機身成套裝販售的鏡頭(也有配55mm f/1.2 SSC的),跟後期nFD 50mm f/1.4 相比,S.S.C 還是大顆一點。

反光鏡內構,自拍器往使用者右邊撥,只是普通的反光鏡。但是往內推就是景深預覽。
若底下的撥桿撥到M ,在把自拍器往內推,就是反光鏡預鎖。
不過使用自拍器時,反光鏡也會自動上升。

上圖就是反光鏡上升的樣子。

底片室,可見為金屬縱走快門。
從原廠資料,以我遜遜的英文程度判讀,應該是COPAL 產品。

再來一張上視圖。

跟AE-1相比,EF很明顯的大上一號!重量上也是EF較沉。

電池室,當年應該是用PX625,電壓1.35V 的。
但現在只能用PX625U 了,1.5V 。不過就以前用QL17的經驗,這差異可以忽略。
我自己使用AE-1,總覺得觀景窗資訊不夠豐富。
曾入手A-1,但電子元件可能照顧不當,表現並不穩定,還來不及感受它的強大性能就掛了...
FTb-n 我也曾擁有過,很可惜品相好的也不便宜,但手感非常好!
最後找上EF,不知為何這機種很少見。找到了也少有性能完好的。
不過慢慢找,還是被我找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