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早期的鏡頭光圈葉片數量這麼多

常常看到很多鏡頭評測文章都會寫到

"為了使散景模糊圓更接近圓形,所以這顆鏡頭的光圈葉片增加到9片之多"

現在的鏡頭只要是9片光圈葉片就會特別拿出來說明

然而我開始跳入老境的坑後,前前後後買了10餘棵老鏡後發現

大部分的鏡頭光圈葉片都超級多,尤其是望遠鏡頭特別多(和常見)

像是schacht 135mm的就有15片之多
為什麼早期的鏡頭光圈葉片數量這麼多

海爾的200mm Q鏡也是15片
為什麼早期的鏡頭光圈葉片數量這麼多

就算是標準鏡頭也是一樣,像是這顆小b也有12片光圈葉片
為什麼早期的鏡頭光圈葉片數量這麼多

即使是海爾cost down版本的普通天塞C鏡 cassarS 50mm f2.8也有12片光圈葉片
為什麼早期的鏡頭光圈葉片數量這麼多

甚至連B咖的ISCO所出的普通的天塞鏡 50mm f2.8都有8片光圈葉片
為什麼早期的鏡頭光圈葉片數量這麼多

廣角鏡頭也不例外,像是這棵梅耶的35mm f4.5 也有10片光圈葉片
為什麼早期的鏡頭光圈葉片數量這麼多

回過頭來NIKON F系列的鏡頭大多只有6片光圈葉片而已,那日系鏡頭都偷工減料嗎?

其實不然,NIKON的RF鏡頭,像是標準鏡頭50mm f1.4 光圈葉片也有12片之多耶!!
為什麼早期的鏡頭光圈葉片數量這麼多

當然135mm 鏡頭光圈葉片一定也不會太少 有10片之多
為什麼早期的鏡頭光圈葉片數量這麼多

感覺上那時候鏡頭似乎基本起跳就是10片光圈葉片,而現在的鏡頭就基本的7片 跟高階的9片這兩種版本而已
這樣對比下來,在光圈的技術上似乎是退步的狀況

*當然也有例外:Ritina的鏡頭都只有5片光圈葉片,就算羅敦或福倫達這種a咖做望遠鏡頭也是一樣5片光圈葉片

為什摩那時候的鏡頭既然有技術可以做到這麼多的光圈葉片數,那現代的鏡頭為甚麼不做跟以前那時候一樣呢?


蒼穹之嵐 wrote:
常常看到很多鏡頭評...(恕刪)

為什摩那時候的鏡頭既然有技術可以做到這麼多的光圈葉片數,
那現代的鏡頭為甚麼不做跟以前那時候一樣呢?

*********************
為了成本的考量.減輕重量.還需要大量生產.

再加上光學設計的進步.多層加膜的運用等等.

因此現代的鏡頭不可能做跟以前那時候一樣了..

以上參考.
你不也說了...就是要讓散景更圓





以前的東西都像藝術品
所以都有保值 甚至增值的空間


現在的東西是商品
要增值 呵呵 不要跌就不錯了
較好聽的說法是:用較多的光圈葉片達到完美的圓

真正的說法是:沖那大R角的加工成本比多給你幾片薄鋁板多
不一定吧,也有兩顆老鏡只有三片光圈葉片而已,而且還是大廠的😂
蔡司planar 50 1.7,光圈叶片6
tokina 80-200 f2.8,光圈叶片6
佳能new fd 50 1.4,光圈叶片8

老何2738 wrote:
為了成本的考量.減輕重量.還需要大量生產.

再加上光學設計的進步.多層加膜的運用等等.

因此現代的鏡頭不可能做跟以前那時候一樣了..

以上參考.

應該是大量生產良率問題, 樓主貼的都是手動光圈, 樓主應該去看一下現在的鏡頭電磁光圈怎麼運作....是在你按下快門的瞬間才縮光圈哩
越多光圈葉片縮放速度越慢, 損壞率越高
瀨戶天籟 wrote:
不一定吧,也有兩顆...(恕刪)

這個大概是最常被拿出來講的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樓主在意葉片數

我倒很在意最近對焦距離

一開始玩NIKON標頭時45CM的最近對焦距離習以為常

後來玩老鏡有的近約30CM簡直開外掛

不懂後起之秀的NIKON怎麼能搞出個45CM

短一點不是很好嗎.....??
四方瓶 wrote:
樓主在意葉片數我倒...(恕刪)

別說了
拿到一顆老鏡,說是當代該系統的微距當家
但最大放大率只有1:5 (默...)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