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片解析能力與拍攝品質影響因素~一個基礎討論

劍論山華 wrote:
不要再想遠古傳來的萊卡傳說:底片應該有3600萬畫素(同D800耶),但為何老是看起來只有四五百萬畫素why?這永遠不會有解答!


同意

底片的解像力又不是無限大
LFC堅特36mp這數字,用友站的話來講,應該是OGx

pixel的定義是什麼?不知道,更不重要
24mm x 36mm的膠片,如果硬要用有效pixel來計,用電影底片加滾掃,可能連3mp都很難

記得幾十年前,讀小學時,有簡單的數位化教學
在座標紙上有一個空心圓,把圓周經過的方格,都塗黑

當時只是塗格子而已,並沒有要求將座標的數字值寫出來
如果把座標數值寫出來,就是現在的數位圖片了(點陣圖檔)
文包 wrote:
就像玩DSLR也沒必要Canon/Nikon/Sony/Pentax/Olympus裡面非得選一邊表態


不選邊站怎麼辦,防潮箱裡面不想要一套以上的系統阿
偏偏顏色不怪的機身性能就差
對焦比較準的鏡頭選擇就較少
psyclonzero wrote:

底片的解像力又不是無限大
LFC堅特36mp這數字,用友站的話來講,應該是OGx

pixel的定義是什麼?不知道,更不重要
24mm x 36mm的膠片,如果硬要用有效pixel來計,連3mp都不到

記得幾十年前,讀小學時,有簡單的數位化教學
在座標紙上有一個空心圓,把圓周經過的方格,都塗黑

當時只是塗格子而已,並沒有要求將座標的數字值寫出來
如果把座標數值寫出來,就是現在的數位圖片了(點陣圖檔)


以聲音來解釋好了
好的錄音當然取樣速度要快,動態範圍BIT數要高
可是數位音效的ADC/DAC這兩點都做到就贏了嗎,當然不是

有些東西不是數據高就夠,甚至真空管的高偶數階次失真也可以讓整體聽起來反而動聽



小彭新城 wrote:
很一廂情願的想法
拿"幾張"底片掃出來的數位圖檔接起來 然後說解析度可以贏"一張"數位相機拍的照片
真的蠻莫名其妙的
我才不管底片解析度可不可以贏數位
繼續拍底片!! 瘋狂過片&按快門~
...(恕刪)

大哥也尊重一下這比你老的技術好嗎?這技術與傳統聽網友說早就存在了,可能比你還老得多

而且我的作品並沒有騙你!他也是一張照片作品,解析度可以比數位細緻!

接出來也是一張照片,看也是看一張照片,不是數張,而且還賣得世界最高價錢
難道買家會買,他不知道是接出來的嗎?完全不因為該照片的解析度超級一般數位相機嗎?

只能說你講莫名其妙是你個人觀點,是你歧視這項比你老的技術與傳統

你無法接受違反"單張底片得出的解析度"與"底片作品最終的解析度"應該相同的固有思維

會使用的人就是可以接受,同樣都是看一張照片不是嗎?

不是所有人都像你只要看480p的電視,也有很多人想看1080p的電視!
而且不只這樣,
我的作法是類似把百年工藝的映像管電視的美搬到1080p薄型數位電視上(暗部層次表現與畫面流暢度大勝十年工藝的TFT-LCD液晶電視)(TFT_LCD暗部層次一片死黑真是遜斃了)

而且你說你不在忽底片解析度如何,我想你的潛意識應該不是這樣吧
你若真不在乎,也不必來發表意見,就去拍吧,而且同樣意見你在此標題討論下已表達過多次了!
說不在乎,還真難讓人相信!


biaw78 wrote:
以聲音來解釋好了
好的錄音當然取樣速度要快,動態範圍BIT數要高
可是數位音效的ADC/DAC這兩點都做到就贏了嗎,當然不是

有些東西不是數據高就夠,甚至真空管的高偶數階次失真也可以讓整體聽起來反而動聽


有人會拿「低取樣CD rip+高壓縮mp3」,和「真空管+LP唱片」做比較

再堅持卡式錄音帶的音質,比DVD audio/SACD還要好
(應該是拿CD比LP吧?)(還有,音響也要同級距)

你說到重點了,DR要夠(不是曝光寬容度)
這部分數位sensor是辨的到啦,但是做的還不夠好
機身出圖,甚至PC端用程式自動運算(預設值),顯然還不夠聰明

psyclonzero wrote:
有人會拿「低取樣CD rip+高壓縮mp3」,和「真空管+LP唱片」做比較

再堅持卡式錄音帶的音質,比DVD audio/SACD還要好

你說到重點了,DR要夠(不是曝光寬容度)
這部分數位sensor是辨的到啦,但是做的還不夠好
機身出圖,甚至PC端用程式自動運算(預設值),顯然還不夠聰明...(恕刪)


你說的原理我雖然不懂
但是我同意的卡式錄音帶的音質觀點不差的觀點,雖然許多大師認為卡帶是個不好的東西!
我的20年前的AIWA卡式錄音帶隨身聽的音質厚實,別說遠勝現在的mp3了
更遠勝後來的頂級CD隨身聽
當然高頻音域CD贏卡帶,但是整體的中低音域聽起來很厚實,不會過與不及,cd隨身聽就讓我覺得過與不及(音效開關on與off)

真懷念AIWA20年前卡帶隨身聽的音質!現在還能用!
現在的年輕人無法體會以前AIWA卡帶隨身聽的好,聽過後,mp3 player可以丟了!

yansson wrote:
我有拍過底片,而且花...(恕刪)


阿就都糖水照~
糖水照就需要追求那些膚淺的東西,轉數位也應該的啦~

劍論山華 wrote:
大哥也尊重一下這比你...(恕刪)


你完全搞錯了
我不是不尊重這項技術
我是說
你硬要去比較輸贏的心態!!!!!

這個技術不管是底片還是數位都有人在做
他們有他們需求跟目的

但不是拿來比較的!!

好幾張底片加起來贏一張數位 然後在那邊說嘴
甚麼不傳之密
講的好像全世界只有你知道一樣
被點破了就開始五四三


劍論山華 wrote:
而且你說你不在忽底片解析度如何,我想你的潛意識應該不是這樣吧
你若真不在乎,也不必來發表意見,就去拍吧,而且同樣意見你在此標題討論下已表達過多次了!
說不在乎,還真難讓人相信!



我不在乎!
是你的回文太"有魅力"了 太囂張了!
 



PS:別拿世界最高價那張萊茵照片說嘴阿 我看的資料應該不比你少喔
跟你的照片是不同層次的!!!!
小彭新城 wrote:
阿就都糖水照~糖水照...(恕刪)

糖水照只是攝影修練的一小部份,也就是一般人不屑的匠氣(其實是拍不出來眼紅罷了)

但匠也是成為師的必經之路,能否請您隨便貼幾張糖水照來看看,

還是說您可以跳過糖水照直接成為大師?
http://www.facebook.com/photo.yansson
yansson wrote:
糖水照只是攝影修練的...(恕刪)


我不會拍糖水照
我照相技術還很差
我根本也沒想去練那些鬼東西
而且也不想成為拍了幾十年都還在搞那種東西的"拍照愛好者"!



不用激我了
您別刪文就好了
有時間再去揶揄一下世界第一貴的照片或者馬格蘭通訊社吧!!!!
糖水照大濕~~~

yansson wrote:
但匠也是成為師的必經之路,能否請您隨便貼幾張糖水照來看看,

還是說您可以跳過糖水照直接成為大師?



你邏輯完全有問題 難怪只能成為台灣的網路大濕
或者一張風景照賣個三千塊拿來說嘴!!

所謂的攝影 每個人都選擇自己關注的主題 進而發展
怎麼會有該先會甚麼然後才變成甚麼的說法?!

你知不知道有很多有名的"攝影家"(並非攝影師)
都是作家 藝術家 畫家 甚至運動家!?
他們大部分都沒經過甚麼 車軌 星軌 溪流 精準的曝光 完美的構圖

"匠也是成為師的必經之路"
這句話只是你自我安慰之詞而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