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談到動態影片家用的1920x1080(1K)=207萬像素電影院使用的3840x2160(4K)=751萬像素你難道認為底片無法勝任如此解析度的需求?更不用說大型膠片的iMAX電影吧多年之前看過一則評論,那是數位放映系統剛萌芽的時候該筆者比較過了膠片版與數位版的的「末代武士」該筆者的評論是,剛上映時,建議看膠片板,因為細節較優(光影色澤等等)但如果是放映了一段時間,建議看數位版,因為膠片版會隨著放映次數衰減畫質數位相較之下比較穩定
爬山的阿光 wrote:「黑暗騎士:黎明昇起...(恕刪) 不知道電影業弄不弄得到這類的感光元件:1.白天及光線充足用iMAX片幅,類似小DC的畫素密度(1.8um),24FPS以上這東西的RAW影片流量一定很驚人!2.高動態範圍用iMAX片幅,類似富士的大小感光區SuperCCD,24FPS以上(若是感光區大小分更多段,動態範圍可以更大)3.低光源用iMAX片幅,畫素大追求低光源下的超低雜訊搭配好導演好劇情,一定很讚!
qazasd12345 wrote :爬山的阿光 wrote:「黑暗騎士:黎明昇起...(恕刪) 不知道電影業弄不弄得到這類的感光元件: 只要有錢你可以用一片12吋晶圓,圓中取方Canon就出過一款官網www.canon.com/news/2010/aug31e.html中文article.dcview.com/newreadarticle.php?id=9190想知道是那間晶圓廠做的有人知道嗎?
X-Taiwan5566 wrote:只要有錢你可以用一片...(恕刪) 有錢就可以不管良率的生產//有冷卻系統就可以不管熱雜訊但,讀取速率呢?1.8um畫素的iMAX片幅會是約(38667*26944)在PS裡試著開新檔案看到的8bit檔有2.91GB (這是一格畫面!)當然RAW不會是8bit而已,不同格式容量可能有高低一定的比例...每秒若有 24*2.91G = 69.84 GB已經超過DDR3效能的好多倍了耶...能做得出的話半導體業真的很厲害!
X-Taiwan5566 wrote:只要有錢你可以用一片12吋晶圓,圓中取方 哈哈哈只要有錢我直接買一"座"12吋晶圓場不就更爽!qazasd12345 wrote:有錢就可以不管良率的生產//有冷卻系統就可以不管熱雜訊但,讀取速率呢? 有錢,這算什麼問題那就是再把"sandisk"買下來就好了。這算什麼問題嘛!
劍論山華 wrote:抱歉再問個蠢問題近年...(恕刪) 您的問題很有趣,但是在01是得不到答案的.這裡的水準多流於打嘴砲.還好有硬攝影等少數前輩願意說一些真話,但照01這樣的水準,真的懂的人恐怕以後都不肯說了例如正片最適合的觀賞方式就是投射出來,教你拿正片去洗去掃的人,會是真正懂的人嗎?
tessar wrote:例如正片最適合的觀賞方式就是投射出來,教你拿正片去洗去掃的人,會是真正懂的人嗎? 唉但就是有人一直要講"為什麼底片後端不能數位處理 數位觀看呢?"若有人認為彩負放相最優,正片就屬燈箱、幻燈機最優,還要被有的大大說"不知變通"或者"不懂得學習新事物","不求進取"
劍論山華 wrote:就是感覺相機拍135底片的畫面細緻度,不如十幾二十年前年前好萊塢電影用底片拍的電影來得細緻度高 電影底片送進掃瞄機,一樣都是一些鬼顆粒,但我喜歡坐在第一排看大螢幕電影,從前用底片拍底片放的電影,我一次也沒看到過任何顆粒.倒是近幾年我已不看電影了,所以想問看看,不知大家坐在第一排看所謂4K畫質的數位電影,會覺得畫質很優嗎?
http://www.optics.rochester.edu/workgroups/cml/opt307/spr04/jidong/看這網站底下的圖:下方有2um的對照尺,對照查到資料Canon s100 1.8umNikon D800 4.7um似乎數位與類比的極限很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