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片機-最輕鬆就能跨入的全幅之路


ysrl wrote:
攝影在50年前左右應...(恕刪)


七十多年前的運動攝影:Berlin Olympic 1936

1930年代末推出的CONTAX III型相機高速快門就達到1/1250秒,支援鏡頭從28-500mm, 還內建測光,拍攝這種題材應該不太困難才是

jimmywu0505 wrote:
七十多年前的運動攝影:Berlin Olympic 1936

1930年代末推出的CONTAX III型相機高速快門就達到1/1250秒,支援鏡頭從28-500mm, 還內建測光,拍攝這種題材應該不太困難才是





從2010年往回推50年
1960年代已經有許多日系RF機 可以說"更加大眾化",一般人接觸拍照的"門檻更低了"
但是要說攝影術剛起步 可能不恰當
早在1960以前,就有很多大光圈鏡頭加上高速快門
搭上"攝影者自身的技術"(這絕對是重點吧)
很多題材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難

會被認為底片攝影拍這些東西很難
主要還是用後代電子發達的角度去看如何拍這些東西吧..
例如大家認為連拍拍運動 可以抓到更多畫面 就會"合理地以為"過去的器材沒連拍"很難拍運動"



在小弟剛接觸底片攝影沒多久,看到某雜誌(或者是報紙)介紹一個台灣的拍鳥達人...
他竟然還是用FM2在拍鳥...照片拍得很棒。

小彭新城 wrote:
從2010年往回推5...(恕刪)

大話賓得Pentax的早期單反相機- M37, M42系統
說起35mm 片幅相機最早當然是二十年代的Leica 旁軸,Contax 則緊隨其後。 直到1936 年,德国Ihagee 的Kine-Exakta (图)单反相机的诞生,世人才第一次有了另外一个选择。1939 年,德国KW 公司(后来的Praktica)推出了世上第二台单反Praktiflex (图) 。

想當然耳,在這之前用RF拍運動一般還好,28~135mm拍起跑不會很難,使用望遠鏡頭的難度又增加了些。
http://blog.sina.com.tw/ysrl/
小彭新城 wrote:
會被認為底片攝影拍這些東西很難
主要還是用後代電子發達的角度去看如何拍這些東西吧..
例如大家認為連拍拍運動 可以抓到更多畫面 就會"合理地以為"過去的器材沒連拍"很難拍運動"...(恕刪)


功多藝熟可以概括用手動對焦的前輩們的作品吧!

上次跟一位以前做記者的大哥聊天. Nikon F3 被他操壞3部. 拍運動新聞, 也是開連發去練功. 一場下來, 50幾捲底片就這樣燒了. 能用的相片不知到有沒有10張 XD

要不是幹這行的, 根本沒機會練到用手動對焦, 去捕捉快速運動的物體的神技 !!!
Sony Nex-3, Voigtlander Bessa R2A, Nikon FM2
jimmywu0505 wrote:
七十多年前的運動攝影...(恕刪)

是這一管嗎?Carl Zeiss Jena Fernobjektiv 50cm 1:8.0
可惜,真想看一下它拍的照片,我真的沒看過RF相機用200mm以上拍的照片。
http://blog.sina.com.tw/ysrl/
ysrl wrote:
是這一管嗎?Carl...(恕刪)


那管要接上VISOFLEX 才能上RF.

我這管是Leitz Canada 280mm/f4.5 version 2. 中間的是VISOFLEX, 後面的是Leica M 機


不過實際應用中, 用APS-C尺寸CMOS的 EVIL 系的相機, 會比較方便.




Sony Nex-3, Voigtlander Bessa R2A, Nikon FM2
jerome18 wrote:
我想你說的是光學防手...(恕刪)


光源複雜的時候測光表會完全無法參考,
夜拍的時候大致上可以了解測光表完全在跳舞。

在我還沒拿底片機的時候,
我自己有拿Canon40D(好老)拍過幾場室內的高中成發,
光線會因為現場環境每秒改變,這是我所說的"複雜"光源。

這種場地沒辦法用閃光燈的方式來定住人物,
所以這是我覺得有感而發的部分。



















如果要我拿底片機拍這種環境,
我想到都會怕阿。

這個就是我舉出光源複雜的難處。

但也不是說不行,
我這裡舉出來的問題是底片機當然也有他"有所不能"的時候,
但是也"有所能"的時候。

例如拍星軌的時候,拿數位機拍如果你不掛電池和散熱風散,
長曝兩小時你會發現整面整張都是詭異的過熱噪點。

還有像是登山的時候,數位的攝有往往要多帶三到四顆電池,
以免低溫影響到電池的活性,到了山頂結果沒電。

家父以前是很喜歡背著一大堆攝影器材上山拍照的山友。
只是最近年紀比較大,前年去登雪山只帶了台小DC...

人要服老。

不過我有個問題,
底片在低溫的時候會不會因為溫度而造成化學改光上的問題呢?

通常底片機因為沒有電池,所以在低溫環境的發揮時間會比數位機還要久。
但是我之前跟老闆談到底片保存的時候,
他說如果放冰箱保存,要拍的時候記得拿出來退冰八小時再拍。


那如果我在冰箱裏頭的環境(甚至零下)的時候,
底片會受影響嗎?

剛剛在提到登山的時候突然想到,不曉得有沒有熱血的山友有這種經驗呢?
http://blog.sina.com.tw/ysrl/
visit1992 wrote:
通常底片機因為沒有電池,所以在低溫環境的發揮時間會比數位機還要久。
但是我之前跟老闆談到底片保存的時候,
他說如果放冰箱保存,要拍的時候記得拿出來退冰八小時再拍。
那如果我在冰箱裏頭的環境(甚至零下)的時候,
底片會受影響嗎?

要退冰是溫差造成水氣的問題,
在低溫環境化學物質較穩定,
不會造成感光上的問題。
http://blog.sina.com.tw/ysrl/

ysrl wrote:
要退冰是溫差造成水氣...(恕刪)


之前在暗房有試過高溫沖洗和"燃燒"底片
所以現在還蠻好氣如果用低溫沖洗或是丟冰箱再拿出來沖洗的結果會變什麼樣子。

可是,好像低溫沖洗就會變成不反應,然後整張就灰灰的。

高溫沖洗的粒子會變得很粗,有些還會裂開。
原本風景畫都變得好抽象,有種伊藤潤二的感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