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vp50被宣稱有等同五千萬畫素細膩? 為何實際只有五六百萬?


kao_photo wrote:
就插點放大,放完再room in...(恕刪)


為什麼有些拍底片的人一定要 room in 去看格子/泡泡?
照片都沒內容, 只能 room in 嗎?
這世界上明明有足夠的技術可以 room in 還沒有格子的,
為什麼又一定要選擇最低級的格子 room in 方法?

底片也可以用爛的放大鏡, 壞的燈管去看,
所以應該買爛的放大鏡用壞的燈管去看才表現出底片的水平摟?
Cudacke Dees wrote:
更爆???
你語無倫次了喔!...(恕刪)


底掃數位檔 你都可以說它紅色爆了
那正片對你來說應該是爆表
因為正片的紅色看起來又比底掃更艷 更爆

可惜你看不到正片只能看數位檔

再給MOBILE 01'影像處理與後製魔人-CD大溼看一下 大溼所謂爆掉的紅色

LEICA M3 DS+Fuji RDP III
Leitz Canada Summicron 35mm F2 8-element 全彩現象沖掃

CD大溼眼力非正常人可及 一眼就看出彩色爆掉 還會提出專業PS圖佐證 真不虧是寫程式的
爆掉一般大家都是在講曝光
連'色彩'都可以講爆掉 這還第一次聽到 真的是獲益良多 學習了

這麼多經典名言 CD大溼以後可能可以寫色彩學或攝影書了
下次會不會又說我照片黑色還是綠色或藍色也爆掉阿

都過了這麼久 不曉得CD大溼
除了去背不乾淨的籃球和古典美照和跑車之外
有沒有新的大作
貼數位檔讓大家欣賞一下您的作品

不要又叫大家去找 直接貼上來就可以


也不要再用老招'那你拍一張看看阿'...
http://www.flickr.com/photos/bertdesign/

Cudacke Dees wrote:
為什麼有些拍底片的人一定要 room in 去看格子/泡泡?
照片都沒內容, 只能 room in 嗎?
這世界上明明有足夠的技術可以 room in 還沒有格子的,
為什麼又一定要選擇最低級的格子 room in 方法?


為什麼特定拍數位的人一定要 放大 去看顆粒/解析度?
照片都沒內容,只能 放大 嗎?
這世界上明明有足夠的觀賞距離可以 放大 來看,還看不出顆粒的,
為什麼又一定要選擇靠近到能看顆粒的位置去?

以上是造樣造句

回歸正題
早點說zoom in到底就是會有格子不就好了
現在才承認,專業架勢都蕩然無存
bert512235 wrote:
底掃數位檔 你都可以...(恕刪)


我想紅色爆掉,是指超過了色階範圍吧

原本的正片上也許紅色還有細節
但是轉數位後,紅色的色階不足以顯示原來正片上的細節

不曉得用單眼調整到ADOBE模式,再用微距鏡翻拍的方式會不會好一點
當然也要電腦螢幕有支援廣色域才行

我有用數位相機簡單的實驗過翻拍正片
原本一片紅的針葉植物是有細節的,但是我怎麼拍就是紅成一片
EV一值減少也沒有太大的改善...

底掃色彩爆掉嗎?不知道這幾張算不算

爆紅?


爆藍?


爆綠?

我請店家重掃後,店家說以下的成果他們盡力了(但我還是不滿意,只好換一家了)
我不會後製,或許兩種成果疊在一起處理一下會更好吧?







我也不太懂那些螢光色出現的原因,有請前輩指點吧

這些照片我有洗出來,但是數位沖掃系統
既然掃出來顏色是爆的,最終的相紙一樣是爆的...
而且印成相紙時店家似乎沒有用精細的掃描
印出來的相紙清晰度很不好,有點像數位原稿太小倒致的模糊
明明店家自己掃給我的,至少還有相紙上沒有的細節
但印成相紙為何反而會丟失細節,這我就無法理解了

直接拿數為拍的去給店家印相紙,一樣會有類似的問題
只是底片又多了一道掃描的手續,成果看起來畫質折損的更嚴重了

沒試過手工放相,或許會有不同結果吧

總之我對富士FDi系統失去信心了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底掃色彩爆掉嗎?不知道這幾張算不算...(恕刪)


CD大溼應該老話一句
會說底片拍的只能貼'數位檔'啦

底掃螢光色的問題
是掃描的關係
印樣洗不出來螢光色
電腦顯示才會這樣

某些色溫下拍的經過底掃特別容易出現螢光色
尤其是綠色(尤其是正片)

跟店家底掃比較有關
有的店家的正片綠色就掃起來自然很多(同樣使用NORITSU KOKI系統)
比較沒有這種問題


我自己的感覺是
富士FDi系統的優點是在色階上層次會比較多
NORITSU KOKI的則是會比FDi掃出來顏色更重一點(色階和反差會重一點)

正片目前我送過的沖掃店 全都是用NORITSU KOKI在掃
富士FDi系統掃的正片我還沒遇過
http://www.flickr.com/photos/bertdesign/
bert512235 wrote:
CD大溼應該老話一句...(恕刪)


那我洗出來還是螢光+色階很不平順的模樣(甚至丟失了細節)
也是拜數位雷射輸出系統所賜囉?

附註,我樓上貼的是FDi掃的負片

同一家店,FDi掃的正片好很多







當然啦!平價負片與專業正片怎麼放在一起比?
但我的資歷淺,我也不太懂平價負片本來就這樣(粗顆粒、怪顏色?)
還是店家沖掃描出了問題

看看X-TRA400的大樓,有些也有與我類似的問題,有些又感覺相當精緻
單論樓上的的負片掃描成果,畫質用現代眼光絕對是OUT!
貌似舊時代的數位機拍出來的模樣

如過是正片掃描,那就比較有水準了,感覺細節上還可以掃得更細(更大)
縱使E100VS這支底片被說是顆粒較粗,但掃出來的成果我覺得比同ISO的平價負片好很多
重點是色彩很直觀,與數位做對照時可以很清楚的判別問題

常聽前輩說負片的畫質最好,當然,專業的前輩有更好的處理手法(好多令我驚艷的暗房手法)

但對於我這種只會掏錢找店家代工的,就已我過去常送的那間來說
負片的問題更多,所以我最後理出的結論是「拍正片,問題最少,效果最好」

每家店都有不同的個性,或許換了一間,又會有不同的結論吧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那我洗出來還是螢光+色階很不平順的模樣
也是拜數位雷射輸出系統所賜囉?...(恕刪)


對阿 沒錯

就算同樣是'NORITSU KOKI'系統機器所沖掃的
你拿同樣底片去不同間掃
都會有不同結果
台灣也是這樣

沒有一個根據說誰的系統比較好
純粹看個人喜好
你只能選擇一間你認為你可以接受的店家去消費
大家都是這樣的

除非自己當老闆
每一張照片就都可以慢慢調
http://www.flickr.com/photos/bertdesign/

bert512235 wrote:
對阿 沒錯就算同樣是...(恕刪)


是啊,就算機器能調,店家也不見得會花那時間張張去調整
就算會去調整,店家的主觀風格,或是店家螢幕的色偏,也會是影響的要素吧

我在北京常見到店家用泛黃的螢幕,或是偏藍的螢幕在修圖
所以當出現問題時,按理說要請他修正,但是看看他用的螢幕,我也無法期待什麼了
嚴重偏昏黃就算了,對比還很差,亮暗部細節都沒了,當場看還以為畫質爛爆了
回家丟自己的電腦看才又發現畫質比店家看的好多了

這次回台灣看到熟識的店家用了EIZO的螢幕,或多或少讓我安心了一點
期許荒腔走板得事件別再發生了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是啊,就算機器能調,...(恕刪)


舉個例子
今天你家裡吃水餃
爸喜歡吃水餃沾醬油
媽喜歡吃水餃不沾醬
你喜歡吃水餃沾醬油+香油
純粹是看個人喜好
沒有誰對誰錯


但其實水餃本身包什麼餡比較重要
拍照也是
拍的照片有內容比起沖掃這環
才是最重要的一點

佐料醬汁的搭配只要選擇自己喜好即可
http://www.flickr.com/photos/bertdesign/

bert512235 wrote:
拍的照片有內容比起沖掃這環
才是最重要的一點


你的好料內容如果給相館沖掃搞爛. 不就哭哭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