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機械傳統SLR之後的心得和對數位的抱怨

有沒有想過,售價和成本的差距,就是你薪水的來源呢?
我覺得樓主不能以您現在相對便宜的二手FM2價錢
來衡量當年的FM2

當年FM2賣多少我不清楚
我只知道我當年小時後家境中等的狀況下
我爸還是捨不得買台單眼,只買了CANON當年號稱小萊卡的QL17 GIII

所以你不能用現在你打工2個月就買到一台450D的價值來評估
台灣在那個時代普遍不夠富裕的情況下
要買台單眼可能要你不吃不喝6個月以上可能還不夠
相對現在的單眼. 真的是便宜多了.
學生打個工誰都買的起
這已經是數位化後所帶捱的好處

再說說快門吧
以前裝捲底片36張. 底片要錢沖洗也要錢
所以你不會亂按快門
一定是有碰到好的景值得留念的才按下快門
所以一台SLR可能拍幾年都沒有現在DSLR拍一個月的快門數
真的是以前的機械快門一定比現在耐用嗎?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快門數差很多.
以前一年拍的量可能現在一星期就超過了
一點個人小小心得樓主參考看看
台北/ Steve Lee
這個大家不太懂,
因為股票,
要做就大收入,所有都是便宜貨,

APSC cmos 沒多貴,只是無第三公司可以買,
我可以告訴你,有朋友做red 的零件的,
red 的CCD CMOS 都是拆回來的的,
因為連門都沒有點上。

CMOS 和CCD 跟LED 市場一樣,第三方是沒法得到的,

如果有新的CMOS 公司,應該不能生存,
上三年有一間美國的,apsc只要70美元,
不到一年就給打死了,

會生產cmos 都是大企業,在合作之下現在是不可能有新公司的,
所以值多少沒關係,因為全是大企業的世界,

這是現在的企業生存之道,

當年台灣CNC 做得很好,
不過都是買現成的零件,
現在CNC 機種出現改變,
台灣買不到強力內動力定定,
一下就全被殺了,
其實樓主的疑問在各大行也已存在多年

譬如說,搞機車的也永遠不懂,沒有引擎也沒有電子控制式煞車的單車,為什麼一部要比一台摩托車還貴的道理是一樣。不僅不省力,還得自己其個半死。

更別說某些牌子的兩個輪框就可以賣到五萬,比一台陽春的摩托車還貴,最重要的是他還只是輪框!!



My Blog : http://skyerh.blogspot.com
yafayu wrote:
小弟在今年初遇到一個...(恕刪)


請問您喜歡聽唱片還是 CD? 古老的東西有種韻味, 但數位的東西是一種方便和準確...
Monte920 wrote:
數位相機的概念已經跟底片機有很大的不同. 底片機只要你還能裝底片, 就算是五十年前製造的也還是能用. 但是DSLR則不同. 就算是現在最頂級的D3X, 二十年以後你若想用, 可能也找不到CF卡, 也找不到可充電的專用電池, 也找不到USB線 (那時候可能早已不是USB連接了). 所以電子的東西進步的是腦袋, 而不是外殼. 外殼只要"夠用"就好, 否則你外殼材質再好, 仍然是沒幾年就落伍了, 既浪費也不環保!

你先得確定50年之後還買的到底片再說吧
新相機會有以後無法供電與記憶卡的問題
而老相機最大的問題是未來還買不買的到底片 洗不洗的出來
我覺得這問題比買不到cf卡還嚴重的~

現在有一種玩法 就是老鏡頭接新數位單眼
這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可以玩古早的東西
當然 這也就是可換鏡頭式單眼的好處囉~

機身如此
還有鏡頭阿
全金屬的鏡身跟玻璃鏡片
跟現在的塑化材質
實在也是差很多...
雖然以前的比較重
但是小弟還是忍不住喜歡收集以前的或者停產的鏡頭

Skyerh wrote:
其實樓主的疑問在各大...(恕刪)


除了料件成本及工藝精細度之外,
別忘了還有品牌附加價值這一項存在。
JCC. wrote:
你先得確定50年之後還買的到底片再說吧
新相機會有以後無法供電與記憶卡的問題
而老相機最大的問題是未來還買不買的到底片 洗不洗的出來...(恕刪)


哎呀
如果2012慘劇不幸發生了,恐怕連電力都成問題,那麼數位也完蛋了
數位和類比應是該會相輔相成的,誰知道又一個50年後的主流還是不是數位呢:P

有像機,高興拍,管他是什麼像機囉,建議樓主別想太多,FX3反光鏡下滑的話拿去重貼一下,也沒多少錢。
能夠有時間花在拍照,無價!
謝謝!
樓主也不要感嘆. 沒記錯的話,26年前(約1983年)我同學因為上課需要,買一台入門款的FM2當作工具,當時是要價NT12000大洋吧(只是我不敢確認這個價錢是全新的嗎?)..

當時唸私立五專一學期約2-3萬

手邊還有一台CANON EOS-55,但還是入手一台40D.數位單眼除了方便,成本相對較低之外. 另外一個讓我覺得必須認命的理由是,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沖片人為誤差.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