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friday wrote:最後一張無心抖動的結...(恕刪) 這張或許可以做個展的作品;但絕對不是比賽或美展或大眾化的作品...簡單說就是您可以吹得天花亂墜;但比賽肯定是摃龜...我也好想知道"邊界"是啥???
因為沒有人發訊息給我,這篇又沉下去了。所以我不知道我說的邊界這麼多人不懂。其實邊界就是一個很簡單的概念,這個概念就是照片中所有的物件,不單只是實體的物質,連虛擬的部份的界線,最好都是可以分開的,原因是這樣子觀看著比較好觀看。他會一眼就看到你想拍的東西。這點不管是在彩色或者是黑白都是適用了。只是單純的黑白照片,會因為他只有黑到白的灰階,所以形狀和階調對比等,會更容易被注意到。處理邊界對攝影師來講,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很多時候場景你是無法控制的。我舉我自己的照片為例子好了。這張照片其實有幾個不好處理的邊界,一個是月台上的那些廣告牌子和告示牌會和左邊的車廂吃在一起。所以有些部分我只能想辦法分開,譬如最前面的月台標示的告示牌,如果我要是把它放在兩節車廂中間的縫隙中,那觀看的人會覺得怎麼從車廂中間長出一支告示牌來。另外,兩個餘下的邊界問題,一個是右邊的車廂和房子,一個是遠方的電線杆和景色。再來一個彩色的例子。這張其實要處理前面的路燈和後面房子的窗戶,怎樣讓他們不要卡在一起。另外,左邊的樹其實我處理的不算是很好,不過利用邊緣化,讓觀看的人不會第一眼看到他們,而且因為在邊邊,比較不會被注視。其實處理物件的邊界就是構圖的基本核心問題。而很多拍了很久的人選擇用定焦鏡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因為視框固定,所以習慣的視框下,可以很快速的判斷畫面中一堆很複雜的物件該怎樣處理,是要往左邊一點,右邊一點,或是前進一點,後退一點,還是要高一點或者是低一點,還是其實就是不能拍了。
bearsheep wrote:因為沒有人發訊息給我,這篇又沉下去了。所以我不知道我說的邊界這麼多人不懂。其實邊界就是一個很簡單的概念,這個概念就是照片中所有的物件,不單只是實體的物質,連虛擬的部份的界線,最好都是可以分開的,原因是這樣子觀看著比較好觀看。 好力害...我也沒聽過!真是受教了!
稍微潛越幫你補充一點如果初學者多看畫展或畫冊等美術作品畫是由空白往圖紙上加東西照片是由圖紙上減少東西而在圖紙上的東西就是畫家/攝影家要表現的東西每個物件在上面都有它的意義比如說雪景的火車站多了一個旅客在走動是否有意義還是要兩個人,一個在送行如果沒有意義(因為主題是雪景)則當下就等人走開或多拍幾張若是旅客在送行可以增加照片的味道則構圖就可能要變動攝影者需要往人的方向移幾步增加人在構圖上的比例回到主題:邊界胖小羊有張旅客在車站內睡著這張照假設你下次去車站又有個旅客在那睡著了這次你該如何重拍?首先(35~135鏡頭)你必須確認這個旅客的曝光值落在那比如你對人拉近鏡頭測光,以100度底片,f2.8 快門落在125但是鏡頭拉回來時卻發現平均測光卻是快門250為何如此?因為你被窗戶旁邊的光線影響了如果照著拍你又會得到跟這次一樣暗部細節不見的照片跟本無法顯現出這個旅客睡的安穩的神情所以你必須單獨對在陰影內的主體測光因為這才是你的主題先簡單講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