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板和後板的調整會改變影像如何呈現在對焦屏上!
前後板完整的調整有上下左右移動,前後俯仰tilt,左右搖擺swing!
monorail camera 幾乎都可以提供以上的操作,field camera 就缺東缺西的,各家設計不同,缺的也不同!
至於這些調整會如何改變呈像,小弟實在難以用文字形容!
什麼是View Camera後半段有提到,但我想沒操作過的人,應該也蠻難懂的!(那我說這一段好像癈言...呵)
看這前板上下移動的影像變化,中間是正常情況,左邊是把前板下降,右邊是把前板上昇,可以很明顯的改變了視角的位置,講白話一點,就好像把相機拿高或放低的效果,這種方式比使用腳架的昇降差異更大!
至於左右橫移shift會用在無法改變我們的位置時,例如溪水,湖泊,懸崖,牆壁這一類的環境下,在不改變拍攝位置之下,使用shift的操作,就如何我們移形換位一樣!暫時找不到圖說,有空再補!
圖來自這裡
這裡也有shift和tilt的實例,把游標移到圖上就可以看出差別!
tilt和swing可以在不改變光圈之下,改變景深範圍,上面的範例是把景深加大!那景深變小呢?
就像這一陣子很熱的小人模式,只不過是把景深變小,加上俯拍的角度!
這就是沙姆定律(景深加大)和反沙姆定律(景深變小),大家可以去google一下!所以小人模式的效果就是用反沙姆定律去達成的效果!
vc0528 wrote:
再來是<前板-蛇腹-後板>這三個結構!
前板和後板的調整會改變影像如何呈現在對焦屏上!
前後板完整的調整有上下左右移動,前後俯仰tilt,左右搖擺swing!
monorail camera 幾乎都可以提供以上的操作,field camera 就缺東缺西的,各家設計不同,缺的也不同!
至於這些調整會如何改變呈像,小弟實在難以用文字形容!
什麼是View Camera後半段有提到,但我想沒操作過的人,應該也蠻難懂的!(那我說這一段好像癈言...呵)
看這前板上下移動的影像變化,中間是正常情況,左邊是把前板下降,右邊是把前板上昇,可以很明顯的改變了視角的位置,講白話一點,就好像把相機拿高或放低的效果,這種方式比使用腳架的昇降差異更大!
至於左右橫移shift會用在無法改變我們的位置時,例如溪水,湖泊,懸崖,牆壁這一類的環境下,在不改變拍攝位置之下,使用shift的操作,就如何我們移形換位一樣!暫時找不到圖說,有空再補!
圖來自這裡
這裡也有shift和tilt的實例,把游標移到圖上就可以看出差別!
tilt和swing可以在不改變光圈之下,改變景深範圍,上面的範例是把景深加大!那景深變小呢?
就像這一陣子很熱的小人模式,只不過是把景深變小,加上俯拍的角度!
這就是沙姆定律(景深加大)和反沙姆定律(景深變小),大家可以去google一下!所以小人模式的效果就是用反沙姆定律去達成的效果!
這部份,要用"看"懂真的很難。
如果手上有機械,試拍幾張就知
還有,推一本書(如果找的到的話)
新現代攝影
作者John Upton, Barbara London, 胡財銘, 孔繁毅 (譯者), 羅慧瑜 (譯者), 邱奕堅 (編輯)
裏面的P281~297,有關升降(Rise and fall)
、平移(Shift)、傾斜(Tilt)和搖擺(Swing)這部分說明的不錯
平安、健康最重要
位於前後板中間,形成一個暗箱,因為要對焦的原因,需要有伸縮性,常見的是標準蛇腹,另有些機身可以更換成廣角蛇腹,我最欣賞的是Arca swiss 這款的蛇腹,還有Ebony這款,在使用廣角鏡要移軸時,蛇腹不會卡住,也省了換廣角蛇腹,畢竟出門多帶個蛇腹也很麻煩。
蛇腹最怕擺久了,因為台灣氣候潮溼的原因,造成蛇腹黏黏的,所以,有空間的話,儘量把蛇腹拉出來擺著,不然也要常常拿出來用,黏黏的就沒救了!
如果買二手的相機,最好把蛇腹拉開,用燈在蛇腹外照射,把後背取下,從後背觀察角落有沒有漏光,有的話就要補,小洞其實買水電用的黑色電氣膠帶頂著用,或者找專用的膠帶!如果真的太多洞有如滿天星,那就花點錢從對岸買新的回來用,淘寶上很多!
後板
後板的功能和前板一樣,只不過剛好效果相反,前板左移等於後板右移,前板左搖等於後板右擺!
當然有細微的差別,尤其是近攝時,使用前板對焦和後板對焦,差異性更大!這差異性在於用前板做調整會改變整個視角!這部分我能力有及,無法做更詳細的解說,看誰可以幫忙補充說明!
另外使用大型相機,尤其是8x10以上,手短的人無法用前板對焦時還得看著對焦屏,這時後板可以前後移動對焦就相當方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