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請別用現代思維幻想古代限制,這會令人想過了頭。

在我那個時代,憂慮的,祇有快門速度夠不夠快,可以避免手抖,從沒有光圈過大的思量,器材受到限制,那將就用好了,沒有辦法達到的效果,便用其他方法去解決,這是還沒有photoshop時代,每一個攝影人都要面對的問題跟解決方法,這沒甚麼好迷惑的。

可嘆是現在器材的能力強了,解決方案多了,可是許多攝影人的基本技術卻大大的退步了,器材運用的技巧,更是明顯的受到不必要的自我限制了。

例如甚麼鏡頭焦距太長不合室內用,又或者甚麼光圈不夠大是日光鏡等等,根本是個屁,對於初學者,根本就是毒藥,信者失救,聽信的人,永遠也別想可以練得一身好武功。

抱歉樓主,人年紀大了,火氣反而猛了,說了一大堆題外話,非常抱歉!!
以前大光圈的鏡頭又被稱作快速鏡頭..
因為在高感度底片技術不成熟的那個年代..要得到較高的安全快門..就是要靠大光圈鏡頭...
早年大光圈鏡頭的出現..並不是為了得到更淺的景深...
古時候(20年以前),要增加光源利用率不容易,最基本就是大光圈鏡頭+高ISO底片,

但是要降低光源利用容易多了,

這讓我想到一位高中同學,去九份玩,他拿著剛買EOS 10D(底片機),他跟我說這台可

以增感喔,所以一路上同一捲底片ISO值卻轉來轉去,當然最後也沒相片可看。

LOTAYU wrote:
這讓我想到一位高中同學,去九份玩,他拿著剛買EOS 10D(底片機),他跟我說這台可

以增感喔,所以一路上同一捲底片ISO值卻轉來轉去,當然最後也沒相片可看。




你要沖底片的人,如何沖片呀!
平安、健康最重要
用了些現代的數位機,就自以為是,以為攝影不過是那麼回事,不認真去K資料,不認真去研究,只是一昧的依憑現代的科技去批判和質疑過往的一切,這就是傲慢。
ladiosgenechiwu wrote:
用了些現代的數位機,就自以為是,以為攝影不過是那麼回事,不認真去K資料,不認真去研究,只是一昧的依憑現代的科技去批判和質疑過往的一切,這就是傲慢。

沒這麼嚴重啦
是說科技的進步真的讓攝影的門檻降低很多
不錯啊.....但產品看起來一點收藏價值都沒有


(有時候看到很多老機上的設計巧思都會覺得真是太精緻、太有趣了)
我是Hiroyuki
從以前走來,才知道辛苦。
轉成6x6系統,有部分原因是為了不同ISO,以及要拍不同底片-正片、負片(黑白、彩色)。
因為它可以換片匣...
現在數位相機,一片COMS全部搞定,太幸福了!
有些美景,一定要站在某個高度,才能夠窺見; 有些思索,一定要經過某些歷程,才得以乍現。
回答一點樓主的問題,

以前F1/New F1的快門是[橫走簾幕快門],最高速度1/2000,閃光同步標準1/60,有"吃藥"(努力提升)的才有1/80、1/90.

現在DSLR用的普遍都是[縱走金屬快門],最高速度標準1/8000、閃光同步1/250.(虛弱者會出現1/4000及1/180、1/200等同步數值)

fatpig06 wrote:
樓主,請別用現代思維...(恕刪)



好說好說,您也是希望攝影人多用點腦袋發揮技術啊!

jenhoxen wrote:
回答一點樓主的問題,...(恕刪)


經您這樣解釋,我就比較理解了,原來是橫走的路徑比較長,開閉所需時間也較多,難以克服1/2000的限制,後來發展的機身,改為縱走式快門簾,路徑短了,可以做出更高速的快門,例如Nikon F4,F100 Contax RTS III,都做到了1/8000,您真是一針見血啊!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