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小弟 wrote:
怎麼說呢!因為小弟是...(恕刪)
底片確實不比數位差
只是成本、尤其是時間成本,不被時代所接受了
當使用者少,整個大環境的供應鏈就會出現問題
尤其當一天拍好幾十捲或是幾百捲的專業攝影師放棄底片後
整個市場又會再度的面臨考驗
當市場不再健全,劣幣逐良幣之後
沖洗的品質也出現了問題,更讓後面的人有了錯誤的印象
但既然好的品質已經不是那麼容易獲得
要再度被重視,可以說根本不可能
還有大多數的人,其實根本沒有那麼挑剔
從數位時代,手機拍照成為大宗就能感受到一二
追求速食文化、追求低成本高利潤的時代
消費者以為賺到了,但其實也失去了很多
從很多方面都是如此的
不然也不會有那些黑心食品添加物的出現
更有意思得是,人們開始普遍接受了音質比CD還低的MP3音樂
不過,這年代依然有人在也依然有人在聽LP不是嗎?
機械表也是一樣,卡西歐那麼精準的電子錶不好用嗎?
數十萬到百萬的機械表,能與卡西歐拼精準嗎?答案是否定的
那請問機械表的優點在哪裡?
只可惜底片牽扯到化學產業供應鏈
無法相機械表這樣的好命啊...
老機不死,沒底片的話也只能變擺飾
可以預期的將來,黑白底片會是活最久的底片
喜愛老相機的人可能會越玩越回頭,從彩照拍到黑白照
沒人沖洗了,所以要自己在家學調藥水與沖照片了
=======================================================
我覺得,你想找到底片的美,往解析度的方向去找應該是走錯了
另一篇底片爭議大樓已經有了關鍵論點
底片的結構之所以能有超高解析度,那是建立在你去拍黑線條之下
但難道你拍照只會去拍測試線條與測試圓圈嗎?
實際在彩照解析度表現上,同樣是135片幅,數位已經贏很久了
寬容度上,頂級的數位機身也可以有不錯的資訊紀錄能力了
只能說,底片的解析度已經符合多數人的實用需求
但是它的魅力,卻在於解析度以外的很多事物上
希望你可以去發現這一些優點,而不是往底片的弱項拼命去鑽....
且不只是底片本身,過去的老相機也是一絕
很少有數位機,可以在三四年後令你多看它一眼吧?
且很少數位機,可以在三四年後,依然頭好壯壯的服役呢?
但是底片機的風華卻可以輕易的穿梭三四十年以上
你不只是在拍照,而是在感受一個時代的視野與成就
我可以體驗到父母親的時代所接觸的視野
也可以體驗到爺爺奶奶時代所接觸到的視野
我覺得,這是每每我在拍照時,會如此興奮的主因
雖然,真正這些走過該年代的長輩
可能都忘了那感覺,甚至覺得不再稀罕於過去
不過,光是能穿越時光來到現代繼續服役的老相機
我就很佩服舊時代產品的製造態度
在那沒啥數位輔助設計的年代
又是怎樣的天才設計師,去突破了這些萬難呢?
看在當今接觸經典的代價如此便宜
加上底片還算有門路處理
想體驗的,就快行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