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小弟 wrote:
怎麼說呢!因為小弟是...(恕刪)


底片確實不比數位差
只是成本、尤其是時間成本,不被時代所接受了

當使用者少,整個大環境的供應鏈就會出現問題
尤其當一天拍好幾十捲或是幾百捲的專業攝影師放棄底片後
整個市場又會再度的面臨考驗

當市場不再健全,劣幣逐良幣之後
沖洗的品質也出現了問題,更讓後面的人有了錯誤的印象
但既然好的品質已經不是那麼容易獲得
要再度被重視,可以說根本不可能

還有大多數的人,其實根本沒有那麼挑剔
從數位時代,手機拍照成為大宗就能感受到一二

追求速食文化、追求低成本高利潤的時代
消費者以為賺到了,但其實也失去了很多

從很多方面都是如此的
不然也不會有那些黑心食品添加物的出現
更有意思得是,人們開始普遍接受了音質比CD還低的MP3音樂
不過,這年代依然有人在也依然有人在聽LP不是嗎?

機械表也是一樣,卡西歐那麼精準的電子錶不好用嗎?
數十萬到百萬的機械表,能與卡西歐拼精準嗎?答案是否定的
那請問機械表的優點在哪裡?

只可惜底片牽扯到化學產業供應鏈
無法相機械表這樣的好命啊...
老機不死,沒底片的話也只能變擺飾

可以預期的將來,黑白底片會是活最久的底片
喜愛老相機的人可能會越玩越回頭,從彩照拍到黑白照
沒人沖洗了,所以要自己在家學調藥水與沖照片了
=======================================================

我覺得,你想找到底片的美,往解析度的方向去找應該是走錯了
另一篇底片爭議大樓已經有了關鍵論點

底片的結構之所以能有超高解析度,那是建立在你去拍黑線條之下
但難道你拍照只會去拍測試線條與測試圓圈嗎?

實際在彩照解析度表現上,同樣是135片幅,數位已經贏很久了
寬容度上,頂級的數位機身也可以有不錯的資訊紀錄能力了

只能說,底片的解析度已經符合多數人的實用需求
但是它的魅力,卻在於解析度以外的很多事物上
希望你可以去發現這一些優點,而不是往底片的弱項拼命去鑽....

且不只是底片本身,過去的老相機也是一絕
很少有數位機,可以在三四年後令你多看它一眼吧?
且很少數位機,可以在三四年後,依然頭好壯壯的服役呢?

但是底片機的風華卻可以輕易的穿梭三四十年以上
你不只是在拍照,而是在感受一個時代的視野與成就

我可以體驗到父母親的時代所接觸的視野
也可以體驗到爺爺奶奶時代所接觸到的視野

我覺得,這是每每我在拍照時,會如此興奮的主因

雖然,真正這些走過該年代的長輩
可能都忘了那感覺,甚至覺得不再稀罕於過去

不過,光是能穿越時光來到現代繼續服役的老相機
我就很佩服舊時代產品的製造態度

在那沒啥數位輔助設計的年代
又是怎樣的天才設計師,去突破了這些萬難呢?

看在當今接觸經典的代價如此便宜
加上底片還算有門路處理
想體驗的,就快行動吧!
秋水小弟 wrote:
目前小弟看到台南市有幫人家掃到800萬 2400 DPI.....
不知前輩600萬是多少DPI???

秋水小弟 wrote:
以300DPI的解析度來說......
底片配合好鏡頭可以達到5000萬畫素!!!

秋水小弟 wrote:
今天是有問到一間她說有辦法掃到3000萬畫素.....
但我問他DPI多少~他竟然跟我說不知道甚麼事DPI= =
而且一張100NT = =好貴!

一般都只說多少畫素,
配上DPI就是輸出的尺寸,
3456X2310=800萬畫素,
300DPI約11.5X7.7吋。
3009X1996=600萬畫素,
300DPI約10X6.65吋。
但是輸出也可以是任何DPI,改變的是圖的大小。
廣告牆大圖是72DPI。

135底片36X24(3:2),
掃3200DPI, 4800X3200=15.36MP。
3000萬、5000萬是多大底片?
http://blog.sina.com.tw/ysrl/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底片確實不比數位差只...(恕刪)


恩恩

前輩所言甚是!!!

這就像是...

如果不去開過手排車......

就不會知道自排的意義在哪.....

我覺得這也算是我想去品嘗銀鹽的理由之一!!!

感謝前輩細心解說!!!

秋水小弟 wrote:
恩恩前輩所言甚是!!...(恕刪)


自排車的舉例也很好
雖然國內9成以上都是自排系統了

這只是大環境的選擇,並不表示手排就不是好物
剛才隨便抓了一個參展要求:

投稿照片僅收電子檔,照片輸出規格:60*90cm 72 dpi=1701 x 2551 px,若作品屬其他規格,則長度 或 寬度 都至少要 > 1701px,或可自行裁切符合滿版規格、JPG檔、直橫幅不限、黑白或彩色稿皆可。

其餘比賽還有300萬畫素,或是照片長邊足15吋或16吋以內

恩,135底片綽綽有餘了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剛才隨便抓了一個參展...(恕刪)


恩恩

小弟目前綱要轉戰135.....

120的話目前也還沒考慮.....

我現在在等我的nikon f801s...

才剛在網拍標下....準備接上自己現有的50mm 1.8....

底片也準備好了! 柯達 Ektar 100 (挑這卷也是為了我的實驗XD 讓前輩見笑了)

這陣子都是借朋友的底片機來玩XD

秋水小弟 wrote:
恩恩小弟目前綱要轉戰...(恕刪)


怎沒挑最近舌戰洶湧的富士50度正片呢?

期待你的分享文囉!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怎沒挑最近舌戰洶湧的...(恕刪)


哈哈 小弟才剛跳入135

想說先玩負片.....雖然玩數位對於曝光有一定的程度了(試過傳統機械)

但是還是怕技術不到家....

所以想說還是先以負片為主~ 柯達這片聽說是號稱"最細的鹽" XD


秋水小弟 wrote:
哈哈 小弟才剛跳入1...(恕刪)


新機入手不是有磨合期嗎?測試功能正不正常、測光調性等等什麼的

附上我之前拍的Ektar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新機入手不是有磨合期...(恕刪)


恩恩.....

沒錯~所以小弟打算買一卷便宜的"富士 X-TRA 400"下去打!

感覺這捲Ektar 100底片 真的好細!!!

不過前輩好像有縮圖~老實說我比較想看原檔的細膩度到底是如何.....

至於發色....

感覺好自然!

跟CCD的感覺也蠻像的!

不過小弟近來都發現底片的發色好像都偏冷色系???!!!

還是說跟"鏡頭"有關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