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跟樓主很像
這樣算嗎
生又吹風春 wrote:
底片的白平衡,發色,是大部份數位機原始發色不能取代的
更有人說色階底片較豐富
個人認為就數位機各廠牌來說,就"富士"這牌的原始發色最像底片,富士數位機的發色與白平衡也是日系各廠評價較高的(德系如leica不熟故不知),
不過富士數位機原始發色仍沒有富士正片好或更接近眼睛所見,加上後製也不易追上,後製若可以達到,可能要依個案調整也蠻費功
可進底片許多大樓可看到,那些圖片發色就像是親眼所見,比較自然,數位相片較少有此感覺
數位不能取代底片觀念
最有名的例子是黑暗騎士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堅持:imax用底片拍,他認為數位電影攝影機發色目前仍比不上底片電影攝影機,但哪天比得上他說到時就會放棄底片拍攝
最簡單方法就是同視野底片一張,數位一張來看
倒是有一經驗說明最普遍的135全片幅底片機,相較aspc片幅數位機的優勢
在昏暗陰天下用底片機與aspc片幅數位機拍同一視野,兩張都用全螢幕看
輪廓細膩度雖數位較豐富(贏在解析度),但底片對於粗糙物體表面質感呈現豐富度(如陶質花瓶或斑駁磚牆的細節還是底片較豐富)較有優勢(贏在片幅)
但光線很充足,這優勢就不太出現
這是底片機便宜又大碗的片幅優勢!
以上是個人淺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