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何boss wrote:
大F拆底片室後蓋的方式.比較古典.
何大說得含蓄,當年我們形容這個開法叫"脫褲子"

我在想:會有這種設計,和當時底片稀有、較少人劈哩叭啦狂拍,中途換片需求低的使用形態有關吧?(以前還有12張裝底片)等到F2就改成背開式了~~一說下開式剛性好、背面撞擊耐受度高;或許也是避免了使用彈簧的不確定因素?(背開式少不了拉柄或下方轉把,內部均靠彈簧控制,且背蓋呈單片結構較不耐壓)
現在抱著玩變形金剛/欣賞古人智慧的心理,越古老又具有某些自動功能的設計似乎特別好玩,然而以實用觀點,越接近後期的設計一定是越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