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rmcat wrote:銳利度的確不是問題,...(恕刪) 看得出來您對o家癡迷的程度,拍得真不錯,銳利度很高,掃得真好,我現在在台南都找不到便宜又好的店...解析度普普又貴話說,今天背fm2出門還覺得有點重,更不敢隨便拿起來拍人,只能拍一些靜物了,隨身機還是有必要...還有其實這正方形的散景沒放大還真看不出來,也很有個性
c-art wrote:看得出來您對o家癡迷的程度,拍得真不錯,銳利度很高,掃得真好,我現在在台南都找不到便宜又好的店...解析度普普又貴 您過獎了, 我對O家沒有什麼癡迷, 只是讚嘆它在70年代末期為小型化所作出的努力有幸能擁有 (或借到) 35RC, 35RD, XA, mju-II 四台如果喵吐是自動對焦但用手動過片那就太完美了...過片馬達真不是普通吵, 在室內尤其引人注目沖掃是交給武昌街一段1號的時代跟爵士、五色鳥、台北影像、全彩現像、達蓋爾、新莊麗來、花蓮彩韻等名店比起來, 它的名氣小得多圖也不大, Noritsu Koki QSS 1824x1229 2.2MP 而已, 不過我只洗 4x6 和在網上用, 2.2MP 夠用了不過我不只一次看到有部落格推薦把 Reala 給它沖掃老闆對 Reala 的確有一套, 可是 Tri-X 黑白對比太高, 我並不是很滿意奇怪的是 HP5+ 掃出來的感覺就好很多, 雲朵階調平順, 暗部細節也OK, 難道是片基的差異?再補上用 Reala 跟 X-TRA 400 的人像照各一張:光線不是很好 (一張快要下雨, 一張剛下過雨), 不過細節還是掌握得不錯(上傳到M01後銳利度明顯下降了)
c-art wrote:看起來還是黑白特有味道...似乎網上對這類機種都建議拍黑白,那時彩色不普及,鏡頭鍍膜和現代有差異,專攻黑白就對了 1970年推出 35RC 時, 彩負的確還不普及, 不過聽說五年後 35RD 推出時情況已經不太一樣了剛剛才注意到 35RC 鏡頭是四群五片, 在光圈全開時的變形抑制當然勝過 Ricoh 500G 的三群四片 Tessar
dormcat wrote:樓主決定要買哪一台了...(恕刪) 我以前學生時代也迷上1970年代日製RF機一陣子 同時收藏了幾部olympus 35spyashica 35gx , 35ccnminlota 7sIIkonica s3canon ql17我挑的原則是大光圈的招牌機也拍了不少片子 挺懷念的後來出清終究踏上Leica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