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想發個問
現在除了一些黑白底片之外

一般135的負片(正片是不是我不清楚,沒拍過)似乎都是機洗的,是嗎?
所以小葉叔叔所提的,沖洗師傅也會對我們拍的底片有所調整嗎?

然後,小弟在這篇主題提問的可能不夠清楚
我指的是在我們自己能夠控制的範圍內會不會去做另外的後製

而沖洗的過程,似乎不是我們能去介入、影響的,是嗎?

如果造成誤會,敬請見諒…。

keazi wrote:
不好意思,我想發個問...(恕刪)

小弟也想藉版大一個空間發個問題;小弟是新手,只是因為喜歡底片味道所以照了幾張過期片,也有一捲新鮮片,但是在永和換了幾家相館洗加掃,結果顆粒都超粗,每張圖檔都只有約600K,請問在送去相館時要說明要高解析度掃瞄嗎?用沖洗8X10大小相紙的解析度掃描顆粒會比較細嗎?我都用23"螢幕....謝謝各位前輩
這問題真的是蠻主觀的,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同

我個人是認為拍底片也好,拍數位也好,都是一種得到影像的方式
差別在就是一張底片或是一個檔案
後製的定義也很主觀
有人認為從拍攝前選擇使用的器材開始就是後製
也有人認為要進到暗房或影像處理軟體裡頭調整,那才叫做後製
但無論怎樣,最終的結果,都是要得到自己喜歡的照片或影像

我自己的話是看情況,有時會做蠻大的調整,有時會什麼都不動
但上傳到網路上的話通常會批次縮圖,輕微銳化,加個簽名檔什麼的...

※拍照是件快樂的事,一些束縛可以讓自己更專心在拍照上,但太多的束縛....是不會快樂的~
後製,求好心切乃人之常情!!

但是不費力去調照片,並非全是為了志得意滿...
而且建構參考的標準,
才能從多次拍攝過程比較,知道自己的曝光技巧有何要修正之處
才能大致上預測,底片送店家輸出照片的成果
當然,送洗照片必然先要知道店家掃瞄器的特質
通常專業一些的店家是有固定參數,不隨意調照片的
建立標準,也才會知道原來用哪種底片來拍,拍哪類題材,輸出成果會很棒

如果照某些人士掃瞄調整的方式,也只為網路瀏覽用途
其實大可不必買太昂貴的底片,用便宜款式就行了!!


黑白手工照片與您的掃瞄輸出有何差異?!
通常會偏暗....大約0.5~1ev(負片送手工洗,要先有心理準備)
也許您可以稍微研究,掃描器與放大機的投射方式
不能說哪個準或不準?!而是掌握其差異...

那麼,您會拿曝光很不準的底片去送洗嗎?!以後拍攝時該如何曝光?!
顯影時,顯影液濃度要高一些嗎?!到底用HC-110 B type或H type?!
以上種種技術面的操作
一但自己有參考標準,並且和某店家手工照片成果相對照
還是可以在日後的技術微調中,修正得更好

靠暗房加減光,也許可以弄出很棒的成果
但是如果您看過許多人作品都有很雷同或相似的調性
我相信,喜歡的還是會很喜歡
求好心切者依然不少...

不過,或許有一天您也可能會有另外的想法!!

keazi wrote:
一般135的負片(正片是不是我不清楚,沒拍過)似乎都是機洗的,是嗎?
所以小葉叔叔所提的,沖洗師傅也會對我們拍的底片有所調整嗎?


都是一般機沖 底片成果大同小異
影響還是在掃瞄
如果店家一張一張看著幫我做調控掃描..
我就當他是後製~

我在彰化去一家 在台中去兩家 都問過他們掃描做不做其餘的調控
答案都是否定的... 去的都算是當地風評還不錯的

PS:每次去就看到他們處理很多底片生意 著實感到開心

keazi wrote:
然後,小弟在這篇主題提問的可能不夠清楚
我指的是在我們自己能夠控制的範圍內會不會去做另外的後製


個人答案還是一樣 把自己從店家拿回來的底掃檔放進LR或者PS
稍微一拉 調整色溫或者曝光度都看的出來怪怪的
所以不後製的原因 是不喜歡這樣 而不是覺得無後製的照片比較厲害....
個人喜好問題

輕鬆拍照 輕鬆看待自己的影像
我想也是很棒的

gunship wrote:
每張圖檔都只有約600K,請問在送去相館時要說明要高解析度掃瞄嗎?用沖洗8X10大小相紙的解析度掃描顆粒會比較細嗎?我都用23"螢幕....謝謝各位前輩


...絕對要換一家處理了!! 不說顆粒的問題(光講顆粒粗,很籠統,有可能是曝光失誤!?),光給這個圖檔大小,就有點誇張.
可以爬文找一下北部有信譽的店家~

我的第一卷底片,是在路邊隨便找一家處理的.
事後拿回來,每一張圖檔不到300KB,而且底片也不放在塑膠套裡...
直接捲一綑送回來給我....
找好的店家很重要,在這個年代玩底片,或許真是有些麻煩....

BAR1918 wrote:
但是不費力去調照片,並非全是為了志得意滿...
而且建構參考的標準,
才能從多次拍攝過程比較,知道自己的曝光技巧有何要修正之處

才能大致上預測,底片送店家輸出照片的成果
當然,送洗照片必然先要知道店家掃瞄器的特質
通常專業一些的店家是有固定參數,不隨意調照片的
建立標準,也才會知道原來用哪種底片來拍,拍哪類題材,輸出成果會很棒





小葉叔叔 wrote:
無後製~~~

好大的口氣!!!!




我以前也一直覺得後製調照片自HIGH,是很自欺欺人的事情

但是摸久了,發現不論數位或是底片,在許多時候都有很多限制
這些限制有時候是必須用更多的金錢或是精力換來的

數位就不說了
底片方面,我個人因為沒有摳摳買掃瞄器,所以一直以來都是丟給店家沖埽
沖也就算了,但是在掃描這件事上,實在充滿了許多無法自在控制的因素
掃的品質直接影響成品,掃描就好比從前的放相,只是現在是直接放相到電腦裡罷了~
既然我無法自己掃來管控掃描品質,
又無法找到真的夠專業可以忠實呈現我的照片的店家(當然啊,我算哪根蔥?)
在還沒買掃瞄器前,我也只好摸摸鼻子把PS拿出來用了~

後製個人是不致覺得罪惡啦,但是如果只會依賴後製,而捨棄了自我在攝影技術上的提升
只因為能把照片改到水噹噹就在那邊自鳴得意,這種事我就非常厭惡了

後製對我來說,只是彌補店家在充掃過程中所造成的失誤和必然的細節損失
(當然也有很多時候是我自己失誤......偷偷順便調一下)

我個人是崇尚自然派的啦,真奶用魔術BRA塑型一下,讓真奶更讚展現他該展現的,是OK啦~
但是硬塞一堆水餃裝大奶或是,或是注矽膠變假奶,我就連看都不想看了~
那還要看樓主掃描的是正片 負片 黑白

每種狀況都不同!!

大概來說~掃完最基本的色階

看一下曲線 暗部加深 亮部拉高一點點會比較討喜

再搞剛一點的 進區線 RGB 個別慢慢調整

負片的寬容度通常比正片高 看亮暗部的細節紀錄就很明顯

而正片暗部偏藍偏洋紅! 亮部過曝的情況也很常見

少數強調鮮艷色彩的底片更是明顯 例如 E100 VS FUJI RVP

..黑白負片 轉灰階 RGB 或各種模式都不同效果

photoshop人人都會兩手 要精就是要多摸多實驗

多上課 多看書 多實作.....

當然色感也要越來越敏銳~最划算基本的投資

電腦前 先換一盞標準色溫燈吧 一千元有找

接下來再來談調色應該會比較好些..............


有更成熟的方式可以數據化、科學化的建立一整套流程的標準
何必要拿自己的作品開玩笑

如果你要呈現高反差的影像來讓主題更強烈
手上拿著的剛好是低反差的底片
那你要不要刻意在顯影的時後選擇擴張? 或是放相號數增加? 數位檔案要不要後製?
難道你遇到這種情況會選擇不拍? 堅持自己的"標準"?

我同意建立標準可以讓自己更能發揮感材的最大功能
但是不同意拿自己拍照的內容不後製還說是要建立標準
不過拍照高興就好... 現在還是一堆不後製就拍得比我好的人
flickr.com/photos/henrie/
後製那有什麼自欺欺人...什麼罪惡感...講的太嚴重了..

不管是用數位或底片,都無法真實的傳達或紀錄人眼所看到的事物,所以你用相機所記錄的影像也不算是真實或自然的色彩

所謂的後製並不是要修飾的太過而失去原物體的原色,後製的目的是在於恢復影像到你眼睛所看到的,或著是經由攝影師本身的美感提升作品的藝術價值..然而其他藝術風格表現或是商業需求不限在此內

後製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勝任的,沒有美感,藝術的底子,是如何能弄出有美感有藝術成份的作品?總之後製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這是一位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告訴我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