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費:80
底片:Kodak E100G




這時就能發揮正片可以直觀的優勢了
與燈箱上比較,這回掃出來的結果顏色淡了一點
亮度也高了一點
後製上,我覺得只要對比拉高一點,就會比較接近了
若想縮圖看起來漂亮些,銳度也可以小調一點
還是那句話吧,掃描有把細節保留住就好
剩下的自己稍微調整一下就OK
與平價負片相較,正片的粒子還是細多了
負片的話,我想要拿出好比Kodak Ektar100才能勝出吧
當初考慮正片,是因為北京當地那間東方明珠,正片會掃的比較好
加上Kodak Ektar的價格與專業正片差不多(北京當地的售價)
所以我還是會偏向選擇可以直觀、掃描品質更好的正片
但如今人在台灣了,既然找到了可以把平價負片掃得讓我如此滿意的店家
或許我可以把重心放在Kodak Ektar在等專業負片上了
畢竟對我來說,沖洗正片還必須投遞,成本堆積真的有點高
手上還有一捲Kodak E100G,惜用啊~(←錯誤觀念,再惜用就沒門路沖洗啦)
OK,以上都是請佳家掃描北京沖洗的底片
回顧一下佳家沖+掃的成果吧!!

Kodak ProFoto XL 100(很便宜,包裝號稱專業片,聽說與普通的柯達100雷同)
不專業的評論:
佳家似乎在沖洗上也有不錯的水準,畫面清透很多
今天有送洗富士X-TRA400,明天再來貼吧
回來老家一週有點太興奮,經濟與就業問題就先放一旁吧(提這幹嘛)
不過說實在啦!除非在外地真的能賺到更多錢
不然老家的生活環境真得是令很多人稱羨的,能回來就業的話就回來吧
能踩個單車就能輕鬆送洗底片,光這點我就覺得很幸福了
北京適合旅遊,那真的不是適合生活的地方...
Level E wrote:
果然玩底片真的是昂貴...(恕刪)
應該說,大環境變了,所以地雷變得很多
但誰說過去就沒地雷?只是說選擇比當今多很多吧
今天選擇是少了,但只要水準還在,還有人提供服務
那就不算沒門
況且這時代有網路,所以可以看到前人走過的路,以及一些建議
只要找到可以信賴的店,或是其他手法,你可以跳過很多不愉快的
我不提倡王道論,畢竟我的王道並不等於你的王道
其實方法本來就很多種,就衡量自己的需求去做選擇囉
只是把自己走過的路寫出來,希望能給後面的人參考吧
雖然習慣用情緒性的字眼,但我也只是想呈現出當下的心裡感受
回頭看道有人說期盼、失落、驚喜,甚至玩得痛不欲生…
沒那麼誇張啦,總之先找到適合自己的玩法、管道
後面的路就會很輕鬆了
當然預算多的話,乖乖聽前輩的話,投寄台北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或者是買一台幾萬元的底掃,或是花更多的錢弄個暗房
像我這種口袋不算豐滿又愛玩,外加自己主見有點多的人
才會有那麼多麻煩事吧,其實很多事情道破了就是一個“錢”字
這也沒辦法,生命總是要找到出路的不是?
沒錢又愛玩相機,該怎麼辦?
這次回台算是順利的了,第一家就OK,我想沒有什麼比這更令人興奮得事了
就像我在北京跌跌撞撞,最後找到了東方明珠一樣
雖不是頂尖,但比過去失敗經驗來說,算是可以長期配合的地方了
這只是沖掃的管道分享
老機身的話,還會有挑選老器材、維修保養老器材等其他煩惱與快樂
這個日後有機會在慢慢聊吧
==============================================================
《閒聊區》時間寶貴的人請省略以下廢話
今天我母親問我,為何要用底片?不貴嗎?不麻煩嗎?
這該怎麼說呢,凡事都必須要找個能說服自己、又能說服他人的理由嗎?
其實攝影是很私人的行為,我倒覺得他人的想法不是太重要
多少能力玩多少器材吧!全幅機今天一台五萬十萬
就算不看全幅,富士X-PRO1一台多少?E-M5一台多少?
阿有甚麼辦法?我眼光就是那麼高,其他的就是看不上啊
如果少少的錢就可以體驗到一個時代的經典
我想這代價一點都不高昂,況且,它的表現相當令我滿意
不然我也不會把E-P1退到二線,甚至躺防潮箱
因為E-P1的操作太令我吐血,顏色也是怎麼拍都不滿意...
當然更不用說,我個人本來就很喜歡老東西
與其追求數位復古風,不如直接親觸老經典吧
〝趁環境還允許的時候加緊腳步去體驗〞
富士X-TRA400一捲不到60元來算,加沖掃120
總計一張不過5元,我想這不算負擔吧
反正東西買了就是要用
不要像我老爸那樣,一直說拍底片很貴別拍了
背相機太礙事了不准帶出門了
阿奇怪了,東西買了不用,不是更貴嗎?(出勤成本來看)
我覺得不管便宜還是貴,只要能使勁的用,才能發揮器材的最大價值
況且就算我拍得很勤,要追上買新機的開銷,還遠的很呢
我想就算預算不多,人還是有權利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小小幸福
說白了,錢又不是花父母的錢,背相機的也不是父母
更不用說那些只會勸敗啦、畫虎爛的朋友的想法
(啥DC垃圾論、直上全幅單眼論,我已經聽膩了)
加上幾歲人了,還在那聽老爸老媽的
或是做個決定還要在那博取朋友的認同...
我想自己就可以決定一切了
只要能負擔、自己用的開心,挫折也承受得起,那就OK了
腰平TLR的巨大毛玻璃看起來好舒服
是我下一步的目標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腰平TLR的巨大毛玻璃看起來好舒服
是我下一步的目標
這可能會失望一下(誤)
大多數的TLR都是磨砂玻璃對焦,
雖然看起來大了點但是對焦其實挺難對的。
所以大部分TLR都會附一個小放大鏡。
真正巨大的毛玻璃可能就要找像Pentex67把頭拆開那種對焦大玻璃,
超級大。不過也因為沒有遮光在陽光下根本看不見東西,
太暗也看不到東西。

偷推一下這台相機。
Lubitel-2 TLR
Kodak Tri-X 400
Ilford LC29 (1+29)
50s soaking 10s rotating
6mins,20oc
(後記:TLR的好處就在於他的間接快門吧,你相信這張照片的快門只有1/10手持嗎?XD)
visit1992 wrote:
真正巨大的毛玻璃可能就要找像Pentex67把頭拆開那種對焦大玻璃,
真正大的應該是45機或8X10機

其實對焦屏的大小就是底片的片幅大小,所以TLR的6x6也不會比6x7小太多
會不容易對焦是因為老TLR的對焦屏真的就是一片不太精緻的毛玻璃,成像太暗
後來的機種用上現代的對焦屏,效果就好很多(有Fresnel增亮屏就更好)
當然,如果老TLR能找到適當的增亮對焦屏換掉毛玻璃,對焦自然就簡單多了
visit1992 wrote:
TLR的好處就在於他的間接快門吧
是"鏡間"快門吧

所以手持更容易(但是1/10秒拍這麼清楚也是不容易,手要很穩)
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therion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