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不是還有一種“電影分...(恕刪)
我自己不太喜歡電影分裝片,
雖然我自己也買了一盒Kodak 250D來拍。
實際玩過之後才覺得,
電影底片,尤其是負片,對於攝影來說並沒有發色。
我認為它比較偏向Lomo的用途,
創造極淡的顏色和對比極低的畫面。
至於什麼寬容度很高那都是後話,
沒有超強掃描機或是做彩色放大,寬容度只是空談。
最近剛好嘗試了彩色放大,放到彩色底片的時候整個(!!!!)
彩色放相缺少濾鏡去控制反差,最多就是利用相紙來提高。例如超亮麗相紙。
我問過我們學校電影系的同學,
電影底片拍完之後還需要做"調光"這個動作,
而且很貴。
沒有經過調光的電影底片,我想只能算是半成品而已。

這是我對電影底片的一點心得。
不過,電影底片還是種有趣的創作題材就是了。
雖然感覺上便宜了一些,但是沖洗費超貴,一來一往其實並沒有比一些大眾底片來的划算就是了。


數位就可以調整曲線,所以看起來倒也就沒這麼糟就是了。XD

我得說,放大出來的影像就會變得稍微平一些。
我覺得應該還是有方法可以提高反差,但是就是要去嘗試了。

visit1992 wrote:
我自己不太喜歡電影分...(恕刪)
你貼得就很有風格了,或許很多人看到你的照片去買電影底片呢
話說回來,看了看露天,能選的底片確實不太多
感覺比在北京底片專門店看的的更少
若鎖定柯達與富士的135專業片,再去除過期的
Kodak負片好像只剩
Ektar 100
PORTRA 160
PORTRA 400
Fuji負片只剩
REALA 100(僅一家在賣,號稱最後一批)
PRO系列...135規格的從缺
想找ISO100以下的負片還沒門呢
===========================================
正片的話立場剛好倒轉
富士選擇較多,柯達........Orz
Kodak
E100VS(最後批?)
ELITE CHROME EB 100(最後批?)
Fuji
Velvia RVP50(這捲好像最近討論得很厲害)
Velvia 100F RVP
PROVIA 100F RDP III
北京有看過Provia 400X RXP III(台灣只看到120規格)
===========================================
黑白請其他人補完吧
===========================================
GOD...選擇少好多
尤其是柯達正片,喜歡的就快拍吧
往好處想,選擇少也比較不用想東想西
鎖定某款用下去就對了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你貼得就很有風格了,...(恕刪)
其實正片還有一款便宜實惠的版本
是AGFA CT100 $150塊錢。
阿,黑白我來補!XD
Kodak T-max400/100
Kodak Tri-X400
Kodak T400 CN(假黑白)
Ilford HP5+ 400
Ilford FP4+ 125
Ilford Pan 100
Ilford Pan+ 50
Ilford Deltea 100/400/3200
Ilford SFX 200(近紅外線)
Ilford XP2 400(假黑白)
AGFA APX 100
AGFA APS 400(近紅外線)
Fuji Acros 100
Kentmere 100/400
Polypan F50
(這款底片老實說挺有趣的)
對了,黑白裏頭還有一款Kodak出的電影底片,叫做Double-X
在黑白圈裏頭也算是蠻有名的底片,而且還蠻便宜的。
比TMY、TRX、Ilford Pan、APX都還要便宜。
而且沒有石墨層,正常沖就可以了。
這些是台灣目前還買得到的黑白底片。
但是有些就貴了點,尤其是Ilford。
雖然我們常常在說底片快絕版了,
柯達一副要死不活的樣子,富士一臉見獵心喜開始漲價...
不過我相信底片仍然還不會消失。


後記:我倒也不是討厭電影底片,而是討厭拱電影底片的人。因為實在講得太誇張了。XD
例如看起來有電影感、好立體、顏色好____、有空氣感、寬容好高之類云云。
關於有電影感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件誤會XD
另外則是親送台北影業遠了點和沖洗費真的是貴了點,加上不能自己手沖,
所以我自己拍完250m之後就沒有想再買的衝動了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