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句實話. 如果店家給的是8bit JPG....那還有所謂的後製空間嗎???
8bit TIFF可能還好一低低
但是與所謂後製空間大....我想是搭不上關聯.

例如樓主第一張那樣的照片. 如果是8bit JPG. 光是修正曝光分布(auto Level)大概就死掉1/3的資訊了
256階只剩下170階
後面的對比調整與色彩調整也就不用提了
比爾蓋飯 wrote:
您先查查字典再來酸人吧,外行意指沒經驗的意思,並不是人身攻擊


查字典,內行是稱讚人的意思
不是酸你...吧

我不是什麼色彩或掃瞄的專家
樓主提供的第一張和第三張相比較
不覺得細節有保留比較多
倒是第三張的白點我就不知道怎麼來的
就這一點來說差了點...

(負片寬容度大沒錯
但少了精準的曝光,表現也不會好到哪去)

最後,負片對我來說的確是相當難掌握
因為我沒有辦法看底片判斷好壞
唯一依據是店家的掃瞄
(拿去做印樣就不划算了,我不是專業人士)
所以找對味的店家重要多了

anyway,讓蓋飯兄感到不悅的話
在這跟您道個歉
希望您持續不吝分享灌溉傳統相機版啊
我是Hiroyuki
其實樓主可以找個拍比較常拍負片的朋友幫忙看底片,就大概知道白霧感是不是曝光不足所造成的了,如果曝光不足的話負片上的影像會顯的很淡,常拍的一看就知道。
攝影新手的家 http://easyshot.mytw.net
個人覺得,禮貌就是禮貌。

我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小有名氣,常常在收新人投稿;但我最多就是說 "可能您不是業界的朋友,有些事情不太瞭解"。

以上。向原發文者說聲抱歉,回覆了跟主題無關的牢騷文。
fq wrote:
不過掃完之後還能保有較高寬容度以及後置空間,我就好奇了,朋友們可以就這點提供一些看法嗎?...(恕刪)


許多觀念已被前輩們提及,就不在贅述。

現今底片掃描器的 D-range 超過 4 的,比比皆是。然而,實際底片會記錄到這麼寬廣的範圍並不多。有些是底片的因素,有些是場景因素。



fd 君所拍攝的場景色階本來就不寬廣,若在掃描時,用全色階記錄,在對應下,自然會有此結果。可是,我們的眼睛和大腦早已做了許多修正,導致印象和實際有落差。

要掃完之後還能保有較高寬容度以及後置空間,主要可往兩方面下手:
1. 預掃後、掃描前調整色階分布,將兩邊端點兩邊端點拉到分布的兩端(如圖中兩紅色小方塊)。在大多數的狀況下會有不錯的效果。(在色階分布較極端的狀況下,如雪地的灰貓或黑夜中的小燈,可能要保留部份色階區塊)
2. 用 48-bit(16-bit),來掃描,此類型可視作數位相機的 RAW。調整好色階、色彩、對比等後,再將其轉成 8-bit,做後續調整(如銳利化等)。這樣,即使被拉來拉去,轉成 8-bit 後,仍可保有色階的連續性。(可獨立保存 48-bit Tiff 檔,如後續轉成 8-bit 處理不滿意,可重頭再來。)

若有誤,請和睦指正。謝謝!

潛水 ........
就曝光不足啦,洗暗就很黑,洗亮就濛濛,只能用調對比改善,話說現在還拍負片幹麻,
現在沖洗量整個跟以前無法比,藥水新鮮度也就差很多,我覺得換數位相機可以考慮看看
只說白賊七是最會白賊的代表人物,就被刪文了...所以管理員認為正宗最會白賊的人是?...
這個主題是說掃描的品質

因此就這個主題來說,小弟認為掃描的品質差異很大、很大

在路邊小店 A 掃不到的細節,在較多人推薦的 B 店掃出來很正常

不單品質差異大,調性也差很多 .... 底片數位化,就是沒一個標準
多多比較,挑自已對味、喜歡的吧
抱歉借樓一下

話說下班剛拿到18年來第一隻正片的沖掃結果

也貼幾張完全沒修的(僅縮圖)請各位幫忙把把脈

我看正片的色彩色調色階都很不錯(kodak Elite Chrome 100)

但數位檔是以下這樣

也希望能多學習各位討論出的問題

謝謝!





http://www.flickr.com/photos/cbgreenb/
kodak Elite 真是一支十分清淡的正片,

建議若怕正片貴,

其實可以改用一些色濃的負片是方便很多.

也不用常怕全黑或爆格
謝謝樓上版友建議

其實也已經買了不少版內推薦的負片開拍了

會用正片是想直接看剛買的老相機,色彩及測光是否準確

看過正片後已確定正常,所以開始拍負片就好

畢竟價錢還是有差能省先省嘍!

而剛又爬了另一篇,談到正片滾掃

看來這就是掃瞄器的差距吧!

當然我也自己試著用軟體修了些正片掃出後的照片

這捲多都是白平橫偏藍(還有刮片)

調一調自己喜愛的色調,也是不錯看嘍!
http://www.flickr.com/photos/cbgreenb/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