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式成霜 wrote:
...(恕刪)



不便宜啊!
歡迎到寒舍坐坐 http://tw.myblog.yahoo.com/mibo-house
damore wrote:
不便宜啊!...(恕刪)


是不便宜呀

但看到大大的照片

我就有很想試試的衝動(別拉我)

非得試它一下不可

一式成霜 wrote:
是不便宜呀
但看到大大...(恕刪)


這個紅
連我自己都中毒
點圖放大
歡迎到寒舍坐坐 http://tw.myblog.yahoo.com/mibo-house
謝謝各位高手指點 過幾天聖誕假期 再好好來練一下 damore大掃的真是美 看了真是忌妒
我之前上的圖 是試掃約十年前的底片 可能是EOS 5 + 28-105的入門鏡拍的 到目前我還是沒搞懂 為什麼掃出來的品質 不是很銳利 而且畫質 感覺鬆散 如果原圖用100%檢視 約莫是22x30英吋 顆粒大 不銳利 畫質鬆散 我就可以理解了 但是我的CANON入門單眼 350D拍的 3456x2304 以100%檢視 畫質還是很好阿 .這就是我不懂的地方 難道 數位拍的 可以比底片 放得更大? 不好意思 如果問題太愚蠢 請勿見笑

下圖是 以100%原圖截取640x480大小


dick0309 wrote:
謝謝各位高手指點 過...(恕刪)


我覺得底片的優勢不在她於1:1時的潔淨度
而在於整個畫面的光線立體與偏向藝術的畫感

顆粒這東西在某些題材上不盡理想
但卻又在某些題材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攝影的器材與媒介
都是讓人利用來完成心理面想要呈現的畫面
什麼題材選什麼器材‧什麼底片‧什麼濾鏡‧什麼曝光值
都是讓人玩味的

數位的潔淨於兒童.女性的膚質上有很大優勢
底片的顆粒卻在滄桑與歲月的臉上更能表現其風霜

所以要拍小孩的粉嫩皮膚
我想儘量避開135負片才是王道
歡迎到寒舍坐坐 http://tw.myblog.yahoo.com/mibo-house
LEICA R9 + R21/4 + KODAK EKTAR 100 + 5000ed
點圖放大
07


08


09


10 R90/2.8
歡迎到寒舍坐坐 http://tw.myblog.yahoo.com/mibo-house
dick0309 wrote:
下圖是 以100%原圖截取640x480大小
這是哪一款底片?
你要是不說這是底掃, 我會以為這是數位用高 ISO 拍的, 因為雜色很多而且有斷階, 完全不像底片的階調

damore
所以要拍小孩的粉嫩皮膚
我想儘量避開135負片才是王道
嗯, Kodak Technical Pan (TP25) 2004年停產了
我是還沒用過啦, 不過聽說 TMAX 100 放到 8x10 一點問題都沒有
彩負的話, Reala 和 Ektar 要放大應該也不是問題才對
貓,鐵道,cosplay https://www.flickr.com/photos/dormcat
dick0309 wrote:
謝謝各位高手指點 過幾天聖誕假期 再好好來練一下 damore大掃的真是美 看了真是忌妒
我之前上的圖 是試掃約十年前的底片 可能是EOS 5 + 28-105的入門鏡拍的 到目前我還是沒搞懂 為什麼掃出來的品質 不是很銳利 而且畫質 感覺鬆散 如果原圖用100%檢視 約莫是22x30英吋 顆粒大 不銳利 畫質鬆散 我就可以理解了 但是我的CANON入門單眼 350D拍的 3456x2304 以100%檢視 畫質還是很好阿 .這就是我不懂的地方 難道 數位拍的 可以比底片 放得更大? 不好意思 如果問題太愚蠢 請勿見笑

ISO100的底片顆粒直徑曾經有人用高倍率顯微鏡觀察量測約
5µm,就是工業界說的半條,而9000ed用最大光學解析度
4000dpi掃描再用100%檢視,影像大小約200cm*133cm,
其效果等於是55倍率顯微觀察,所以一定會掃到底片的顆粒

用1000dpi掃描再用100%檢視, 其放大倍率約13.75,才看不到
底片顆粒(掃不出銀塩顆粒感)


有沒有人在正片上用6X的loupe看到顆粒?我想應該沒人看得到
才是.我用16倍放大鏡看正片,才可看出顆粒感,不過中心點外大
遍週邊影像都嚴重變形扭曲.

4000dpi掃描再用36%檢視,放大倍率約19.8,其在電腦上看到的
影像大小就等於做200dpi大圖輸出結果, 電腦螢幕看是有很輕微
顆粒感,有一點點粗糙,但電腦螢幕解析只72dpi,實際上大圖輸出
印刷是以200dpi輸出(以噴墨為例)72cmX48cm,其結果畫質會更
結實緊密,其原先的輕微顆粒感及一點點粗糙感都會緩和很多才
是,這就好像電視SD頻道轉為HD一樣棒的感覺.所以不要拿
4000dpi掃描再用36%檢視在電腦螢幕看有很輕微顆粒感及一點
點粗糙感就嚇一跳.

翻拍呢?了不起用1:1的微攝鏡(拍一塊硬幣在底片上投影成像大
小亦是一塊硬幣大),觀景窗看到的結果放大倍率其實是小於4X的
loupe,所以用DSLR翻拍正片無論怎麼拍亦都拍不到底片顆粒的.

當然數位相機的ccd是沒顆粒的”數位底片”,所以翻拍出來影像
是保證絶對沒顆粒.

Scan是Scan,數位翻拍是翻拍,是完全不同的東西,Scan是幫你數
位化時做微分處理擷取分析影像,翻拍只能低倍率概括攝取.

簡單比喻一下,如果有一張135風景正片,條件假設攝影鏡頭解像
力很高很高,這張正片中遠方有一隻鴿子,肉眼看是一個很小點,
若片子各以4000dpi掃描及2000萬畫素DSLR翻拍,掃描器掃描的
結果有約2000萬畫素,放大100%檢視不只可看出是隻鴿子,還可
看出腳環,而翻拍的亦是2000萬畫素,放大後只看到一團模糊東西
(只是小點放大為大點),看不出是鴿子(沒馬賽克),DSLR沒辦法做微處理分析.

所以用2000萬畫素DSLR翻拍的東西,在電腦上縮很小的圖看是還
可以,真要放大,就難囉.

不曉得你說的CANON入門單眼 350D拍的 3456x2304 以100%檢
視 畫質還是很好是指翻拍還是實景拍攝?數位機本身沒顆粒感,
比較綿密是一定的,以100%檢視 會覺得畫質還是很好的錯覺就是這原因.

結論:
一.光學解析4000dpi掃描目的及用途是拿來做大圖輸出時用的
(尤其分色處理大圖印刷效果比噴墨輸出更佳),不是拿來在電腦
螢幕上72dpi的解析度以100%檢視來欣賞的,就算要100%檢視亦
是輸出印刷前設計調整用的,千萬不要拿來嚇到自己啦.9000ED有
它的價值存在的,別再懷疑了.

二.你的掃描成果以原廠設定掃的結果看來算正常,沒異樣.只是
你沒做好調整設定工作,不然影像品質不止如此.

三.以16倍放大鏡看正片影像會嚴重變形,9000ED卻能以55光學
倍率掃描保持原汁原味不變形,這就是10萬元價值的地方,10萬
元...,為著10萬元啦.


EL5188 wrote:
ISO100的底片顆...(恕刪)


EL5188:
受教了
真的是很好的知識

我只會傻傻的掃
這些數據能讓我有更多的可能性
3Q啦!

續上Ektar + 5000ed
點圖放大
11


12


13


14


15
歡迎到寒舍坐坐 http://tw.myblog.yahoo.com/mibo-house

EL5188 wrote:
ISO100的底片顆...(恕刪)


厲害! 功力深厚∼

依這麼數位解像原理試著來推推dick0309的疑惑與問題

這幅保存10年的妹妹底片掃描
個人會嘗試 只要實驗性的降低原圖的解析度...
或掃描器設定
解析度2000dpi,ICE開啟,粒子柔化暫不開,16Bit
掃描

取得較低解析度的圖檔後 Photoshop功能
遮色片銳利化調整+色彩平衡調整後應該會有較佳的解析度與色彩效果

為什麼需要降低解析度處理 理由

我的體會理解、數位像素解析反差過低
遮色片銳利化調整 無效!

其實這10多年的底片,會有時間流逝的自然質感
色彩修一修也會不錯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