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位年輕人身上見到傳統底片的一線生機

有多點人拍底片對於我們這些還守著底片的使用者當然是好消息

底片的成像還是有它的魅力在的
kaolasulove wrote:
看的出版大對於看到年...(恕刪)


認同 kaolasulove 的看法 , 現在景像個人感覺還是比較像kaolasulove說的
成功蓋起一座樓!你就是贏家~ 鼻子別被牽著走。
等到「將來底片沖洗費很便宜時」...
就會有一堆用底片拍的開箱照了!
網路發言嘛... 多是隨便說說!別太認真..
昨天把買了兩個月的5D拿去賣了...手邊的數位器材只剩一台G7,
拍照的器材則是CONTAX機身+幾支便宜鏡頭...
我喜歡用底片機拍照,但是我並不會去質疑數位機的地位...
不同的器材有不同的優缺點,
我認為能善用它這些優缺點才是真正的高手...
那些底片與數位的爭論只是空談,並不會改變市場或未來....
至於老禪師說的那種年輕人,
假日時間在跳蚤市場常常看到,
蹲在地上翻著比他們年紀還大上許多的老舊相機...
還滿有趣的,
至於他們是不是真的喜歡拍照,那就不是我關心的重點了...

我的常常更新部落格:http://myrmidomphotomusic.blogspot.com/
弟的見解 - 何必在意工具, 攝影之所以感動人的不是在於所擷取的畫面嗎? 沒看過有人討論過梵谷用的畫筆色料等不甚相關的題材 (雖然相關的創作工具曾被揭露, 但是沒看過有人深入探討, 甚至於提及那些工具未來的一線生機等等) (倒是把弄玩賞這些老機身或許 可以是個主題).

底片機時代在剛進入新的數位機時代時, 應該都感嘆過快速性, 便利性和新功能, 更不用提後續記憶卡容量加大後而伴隨來的創作數量, 更重要的是帶動整個攝影風潮的普及化(當然, 也有人說是浮濫化, 現在網路上動不動就是一票買了高階機身問低階問題的網兄). 但是底片機從來沒有被淘汰, 不是嗎? 只是因為廠商的策略, 讓目前新推出的底片機種, 相較於數位機種來說是少得可憐.

可是真的有多少人去檢討過, 所拍攝的畫面是否有好作品? 看來看去論壇中的文章, 多數是在意是不是底片/ 數位(使用底片機還會隱隱有種優越感, 人啊, 就是愛那種自我風格獨特感), 什麼鏡頭機身就可以拍到立體感, 什麼機器發色就是風景優先人像優先等等等等, 器材的討論仍然是大宗.
^^A 請多多指教~
用數位是趨勢
不可能再走回頭路了

就像音響
從真空管進化到電晶體
好久沒有人把牛皮吹的這樣清新脫俗了
kaolasulove wrote:
看的出版大對於看到年...(恕刪)


我也覺的有些人(大部分是年輕人)是因為電影還是mv影響,覺的拿底片機感覺看起來很帥,或是很有感覺(聽說叫有fu~)
不過這也還好,畢竟是少數,有效樣本太少,如果你到處看到一堆年輕人拿底片機在拍照.
像是一堆年長者;假日在植物園或是昏天暗地的在荒山野領,拿著底片在拍飛羽或風景,這樣的有效樣本,大約就能說是現在的年輕人都已經有這樣的趨勢了~
(但據我所知,有一半以上的年長底片愛用者,因為便利性,已經將手上那台掛在大炮上的底片機,改成數位機身了;我猜想到的原因,大概是數位的便利性和現在的主流攝影學會,以及各機關的攝影賽事,已經漸漸能夠使用數位檔參賽了吧~)

樓主其實也不用太驚訝,會用到底片機的年輕玩家,大部分都是學校的相關科係學生,
畢竟這還是少數,底片事業並不會因為幾個或是幾十個學生在迷底片機,已經減量生產,或是接近停產的底片就會再開生產線來增加庫存~雖然聽說保麗徠即可拍的底片會再重開生 產線出貨,但好像有傳言說道,被某間很有錢的公司買下來,要接手這個事業,但畢竟也是傳說~

底片雖然好物,但漸漸沒落走入歷史也是遲早的事,也許不會一下子全沒,但還是會減量到某些導致價格高漲的地步吧~
以XS-70為例,原本約500元/一捲(10張)的可刮片底片,因為停產,但因為可以用S600度的底片盒取代,所以這款S600的底片盒,在約3~4年前是380/一捲(10張),現在因為也停產了,導致這款底片也漲價了(y拍找到的最便宜價格是2500/一捲(10張).

不過,我覺的...底片機還是比數位機來的有收藏價值吧~
不曉的這幾個年輕人是不是也這樣認為^^"
http://johnnyms63.blogspot.tw/
我是從傳統底片機
拍到現在的DC
我對底片機幾乎沒有甚麼留戀的
4X5~120~135我都拍過
C牌~N牌~M牌~H牌~P牌
都是我工作的一部分
我有幾個感想
不免俗砲一下

不管哪一種相機重要的是你水準
水準不夠給你百萬銘機也枉然

再來~我覺得是沒玩過的新鮮感
不管DC~單眼~數位~底片
只要有新鮮感~就能找到說服自己的理由

數位跟類比盡量不要混在一起
底片是類比式的畫面~他沒有畫素的區別
如果要把底片拿來掃描成數位檔
除非有必要~不然直接拿數位相機拍就好
因為掃底片跟數位相機的意義是一樣的

能目前還沒發現底片機有哪些優勢是數位像機做不到的
也沒有發現數位相機有哪些過人功能底片機無法完成的

後製是必須的
也是攝影者除了拍照技術外必學的功課之一
底片要修片
數位也要修圖
沒有人可以大聲說我可以一拍定江山

我覺得數位跟底片最佳的融合方式是
用底片機拍~再洗成A3或更大尺寸的相片
拿這個相片掃描成每英吋500像素以上的電子TIFF檔
不要存JPG檔~JPG多少都會破壞畫質
而不是直接拿底片來掃描
這才是我心目中完美的數位跟類比的結合
話說回來誰會那麼閒
除非你是拍國際知名雜誌的封面
才會有這個預算
不然目前4X5機背好幾百
120機背沒近百也好幾十
能有無敵兔這種價廉物美的135機就該偷笑了
雖然說價廉物美
但是以一般玩家來說還是有點高價位

所以時代的演變
是無法抵擋的
玩味~玩不同時代的味道是一種質感
畢竟沒有商業價值的技術
還是會因為沒有支援而自然消失的
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

底片的味道真的不一樣

重點是每張照片按下快門後無法預覽
所以得張張經過思考 經過一些經驗來累積

這是我前陣子拿起F-401的感想
我自己有一台老姐給的nikon f70不過我都把這一台拿來接LOMO的鏡頭跟底片拍照
總覺得用LOMO底片拍出來的效果比用數位LOMO拍出來的好看
現在出門帶相機 底片這一台出動的次數比我的單眼還多
每一次要把底片拿去洗都會有一種興奮的感覺,因為不知沖出來的照片會是什麼樣子

PS:有人有F70的說明書可以借我看嗎,有好幾個功能我都不知是什麼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